大道通衢过永安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广西段之灌阳篇
桂林日报
2024年12月03日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郑柳芩
一条碎石路,直上永安关。
这是连通湘桂的古老“国道”。90年前,中央红军就从这里进入广西。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灌阳县文市镇的永安关,行走在长征步道上,如同穿越历史时空,脑海中浮现红军金戈铁马、衔枚疾进的激烈情景。
登高远望,国道357线与厦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昔日咽喉要地,而今大道通衢!
红色灌阳,红色沃土。
一
1934年11月27日,红三军团命令第五师率第十四、第十五团和军委炮兵营从灌阳的文市、水车地域出发,在新圩阻击桂军,保障中央红军左翼安全。11月30日,红五师奉命赶往兴安界首,阻击任务由红六师第十八团接替。新圩阻击战十分壮烈,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等红军将士在新圩阻击战中战至最后一刻英勇牺牲,为兄弟部队抢渡湘江争取了宝贵时间,也在灌阳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印记。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来,灌阳承建了红军长征入桂关口遗址保护利用、湘江战役战场遗址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等项目。
在永安关长征步道,灌阳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吕辉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我们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来的古道。看,你们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行走了几百年。”永安关下新建了红色驿站、文化长廊。长征步道串联起附近的北流村“红军街”、桂岩村、玉溪村、月岭古民居等革命遗址和景区,融合红色教育、休闲旅游等功能。
离开永安关,来到位于新圩镇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走进大门,迎面就是一尊巨大的步枪雕塑,刺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步枪雕塑高34.11米,寓意1934年11月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时间。
步枪雕塑后面是“红军帽”烈士墓冢。墓冢高27.81米,寓意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建立了人民军队。墓冢依托一座石山而建。正面削平,中间的黑色墓碑上书“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两侧是红军战士浮雕。山尖削掉,作“红军帽”造型,墓冢就在“红军帽”下面,里面安放着近几年收殓的牺牲在灌阳境内的红军烈士遗骸。采访期间,一批批游客来此瞻仰,深感震撼。
“这是长征路上最有特色、规模最大的红军墓冢。”国内研究长征的专家高度评价。
水车镇水车村夏云渡口旧址,平静的河水无法讲述当年红军抢渡的惨烈。一座日历雕塑无声立在江边,上面显示“1934年11月30 星期五”,记录红三十四师在这里抢渡的时间。周围墙上绘着红军面对敌机轰炸、牵马冒死通过浮桥的场景。江边一抔新土,插着一朵白色小花,在风中摇曳。吕辉说,经常有游客来这里表达悼念之情。
高天厚土,英魂不朽。(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