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产经新闻

06版:理论·时评

07版:时事·体育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4年09月06日

黄发萍:扎根乡村从教三十余载 延迟退休再续新篇

桂林日报      2024年09月06日     

  黄发萍在办公室备课。   记者 李忠波 摄

  黄发萍给学生分发新课本。记者 李忠波 摄
□本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王梅芳
  在永福县龙江乡,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老师,她用自己的青春与热忱,扎根乡村书写着乡村教育的平凡故事。她便是龙江乡龙江小学的黄发萍老师。56岁的她延迟退休仍担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持续绽放光芒。

  怀揣梦想,开启乡村教育梦
  1987年9月,高中毕业的黄发萍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得知龙江乡社边小学缺老师,便毫不犹豫地奔赴而去,成为一名代课教师。从永安乡永安村出发,先搭班车到龙江乡牛河村下车,再步行四十来分钟,才能抵达那所坐落在山上的社边小学。学校是一座前后无人居住、建设在荒郊的土木结构的楼房,有两百多名学生就读。吃水要到远处挑,洗衣需步行一里外到河边。身为农村人的黄发萍,也未曾料到这里的教学环境如此艰苦。寒冬腊月,河水冰冷刺骨,她去河边洗衣,双手冻得通红,却毫无怨言,只因心中牵挂着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几年后,她在龙江当地结婚,距离学校稍近了些,但艰苦的条件依旧未变。
  2001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提升教育水平的决心,黄发萍考入广西师范大学进修。2003年毕业后,她又回到社边小学代课,后通过考试成为正式教师。

  坚守阵地,塑造乡村教育魂
  2006年9月,她被分配到龙江乡最偏僻的丹江小学担任教导主任。那里只有一到三年级,四名老师和几十名学生。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停水断电频繁发生,下雨天居住的房间还会漏雨。有一次,狂风暴雨肆虐,宿舍外面下大雨,屋内滴小雨,她赶紧找来桶和盆子接雨水。每次回家,她都像出征的战士般精心准备一周的食物,当地群众常常接济农家小菜,这份温暖也成了她坚守的动力之一。
  尽管环境艰苦,但孩子们的纯真深情和家长们的信任,让她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她为孩子们灌输新思想,鼓励他们勇敢走出大山。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她也荣获了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7年9月,黄发萍调到驿马小学任教导主任。2015年9月,为方便照顾生病的婆婆,她申请调回龙江小学任教并担任班主任。
  她勇于承担繁重教学任务、“普九”复查工作和“五室”完善工作。面对课程改革浪潮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她主动培养年轻教师,经常拉着他们一起讨论教学问题,耐心分享多年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骨干。
  青年教师唐巧丽便是黄发萍“老带新”对象中的一员。她满怀感激地说道:“黄老师犹如我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黄发萍还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勤家访、细管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她耐心做思想工作,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交朋友。她特别关心留守儿童,在她的帮助下,后进生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执着前行,延续乡村教育情
  生活中,黄发萍面临诸多困难。2017年,爱人失足摔跤大腿骨折,她在爱人住院的二十多天里,每天早晚往返于学校和县城医院,晚上陪床照顾爱人却从不请假。2020年,爱人患肝癌早期,儿子读大学,她坚强面对,坚持以校为家,埋头苦干。
  2023年12月,已到退休年龄的黄发萍毅然选择延迟退休,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多年来,黄发萍一直负责教语文,年平均课时六百多节,获得各类奖项几十项。
  面对记者关于是否想过放弃的提问,黄发萍坚定地回答:“从未想过放弃。看到农村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龙江乡中心校校长黄际钦感慨道:“我曾与黄发萍老师在学校共同教过一个班,她堪称学校的楷模。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她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她教学水平高,还积极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有这样的老师,是学校的荣幸,也是学生们的福气。”
  2024年9月2日,龙江小学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校园内热闹非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洋溢在校园中。黄发萍早早来到二年级教室,精心整理教学用具。32名孩子坐定后,她忙碌地安排各项事宜,分发新书和作业本,并叮嘱孩子们要爱护书本、认真书写。随后,她为孩子们讲解新学期学习要求和注意事项,上好开学第一课。此时的她,也正式开启了新学期忙碌而充实的时刻。
  “辛勤耕耘,静待花开。我愿在乡村教育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力量。只要学校需要我,只要我还能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黄发萍微笑着说,笑容里满是慈爱,眼神中透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