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性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18日
□秦延安
一条河是从春天流出来的,那蜿蜒的身躯,如大地的五线谱。就在那一纵一跳中,便响起了叮咚叮咚,传来了哗哗啦啦。那歌喉比百灵鸟还清纯,那声音比帕瓦罗蒂的嗓音还具穿透力。春天的河水就如春天的草木,楚楚动人。它让鸟兽欢喜,它让大地明亮起来,它让人有种“一串歌喉风动水,轻舟围住画桥西”的感觉。看着那温顺妩媚,步履轻盈,身形袅娜的河流,我知道,春天把河修炼成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矜持、腼腆。
作为一个守河人,我常常凝思,这河是从哪里来的?这河源究竟在何方?我上过鸟鼠山,访过嶓冢山,走入三江源,即使寻到了通天河,也没弄清河流的身世。难怪诗人说:“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
看着“泉眼无声细细流”的溪水和滚滚向前的江河,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河有性格吗?《礼记·乐记》:“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晋·葛洪《抱朴子·广譬》:“金以刚折,水以柔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众多说辞,让我难以确定,河究竟属于那种性格。
虽然我有疑惑,但不争的事实摆明,河真的是千般万性。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有善良的,就有凶恶的;有聪明的,就有愚钝的;有精力充沛的,就有冷漠疲沓的……不同的季节,河会暴露出不同的性格。比如春天的河是活泼、欢快的,夏天的河流是粗野、狂躁的,秋天的河流是温柔、恬静的,冬天的河流是木讷、敦厚的。这就像人生,幼时懵懂,少时轻狂,中年沉稳,老年睿智。河在四季的磨砺中,坦诚相向,率性地以身示人。难怪圣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当然,河的性格,不仅因季节而变,还会因出处而变。不同的地形,会塑造出河的不同性格,就像不同的家庭,会孕育出不同性格的人一样。深山密林,与世隔绝,水至清则纯、则优,性内敛、谦和、温文尔雅,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水入高山峡谷,乱石嶙峋,无处安身的水流,激情澎湃,波涛汹涌。此时的水性是高冷的、险恶的,不好接近,也不好相处。水入库中,那躁动的性格在大坝的宽慰下,逐渐平和下来。水入江河,便如少年入世般,虽然一路风景无限,但磨难重重。尘世的险恶,让脸皮薄、耳根软、没有社会经验的河流也会转变。如遇污水混入,经受不住引诱的河流也会演变成藏污纳垢的帮凶,至此沉沦;如遇泥沙,河流也会被策反成浑浊不堪、凶神恶煞的黄泥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绝不是妄言。所以有黄河、有怒江、有嫩江、有乌江、有黑河、有赤水河、有清水江、有浊水溪……当然,并不是每一条河流都那么轻易被玷污的,就像一个人一样,也不是很容易变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人性复杂,河性多变,这既看内心是否足够强大,也看定力和耐性。
人与河命运共生,人为理想奔跑向前,永不言弃。河没有甩不掉的影子,也没有不可愈合的伤口,河的词典里只有两个字:前程。勇猛、刚强的性格,决定着河流不停地奋力向前奔,奔出了“东流大海不复回”的霸气,奔出了水的精气神。河不懈地静心往下沉,终摆脱了一切杂质和沙尘的束缚,留住了一个清白之身,那是河之初。守得初心方得始终,既是河性也是人性。
虽然河性不一,但其本性是好的,就在因势利导教育之中。大禹“疏导”、王景“墕流”、李冰“四六分水”、潘季驯“束水攻沙”……人与河如何相处,这千年不息的生存命题,河流在默无声息的行动中做着智慧回答。洞察了河性,也就洞悉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