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关注

04版:县区新闻

05版:聚焦巴黎奥运会

06版:时事

07版:健康桂林

08版:公益广告

返回 2024年08月13日

孕产妇口腔健康小知识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13日     
□王策丽(桂林市口腔医院)
  孕妇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口腔健康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孕妇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牙龈炎、牙周炎患病风险增加。体内的雌性激素,尤其是黄体酮水平上升,会使牙龈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易诱发牙龈炎,称作妊娠性龈炎。在孕前就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怀孕后炎症会更加严重,牙龈会出现增生、肿胀,出血显著,个别的牙龈还会增生至肿瘤状,称为妊娠性龈瘤,极易出血,严重时还会妨碍进食。
  其次,孕妇龋齿的患病风险增加。妊娠期间的一些早孕反应(呕吐、反酸等)会降低口腔内的pH值,使牙齿暴露于酸性环境下,另外饮食习惯的改变(喜吃酸甜食物,摄食频率增加)及行动不便(身体困乏、懒于行动,忽视口腔卫生保健)会给细菌的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都有可能增加牙齿的患龋风险。综上,孕妇的口腔保健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孕妇的口腔健康影响胎儿健康
  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表明,孕妇患有牙周病可能会导致婴儿早产或出生时低体重。孕妇钙摄入不足会影响胎儿牙齿发育。因此,孕妇的口腔健康水平,全身健康和营养状况,对胎儿、婴儿的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都会产生影响。

  计划怀孕时应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治疗口腔疾病
  一旦妇女已经怀孕,那么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接受复杂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等因素,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因此,女性在计划怀孕时就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或隐患,避免在怀孕期间可能因为发生口腔急症而带来的治疗不便和风险。

  怀孕4~6个月是孕期治疗口腔疾病的最佳时期
  怀孕1~3个月,口腔治疗一般仅限于处理急症,要避免X线照射。怀孕4~6个月是孕期治疗口腔疾病的最佳时期,口腔治疗最好在此阶段完成,但也应注意在保护措施下使用X线。怀孕7~9个月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急症需治疗时,选择不含肾上腺素等收缩血管的药物进行局部麻醉。

  孕期和产后更应坚持刷牙、漱口
  怀孕时,孕妇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发生改变,会使牙龈的易感性增强,容易发生妊娠期龈炎,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等。孕妇和产妇进食次数增多,食物中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大,若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很容易导致菌斑的堆积,引发口腔疾病。因此,“坐月子不刷牙”的说法是错误的,孕产妇更应保持正常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早晚刷牙等。

  妊娠期牙龈炎
  妊娠期的牙龈炎、牙周炎口腔内的典型表现:牙龈的颜色、外形、质地都会发生改变。病因:孕期黄体酮水平增高,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细胞渗出,牙龈红肿,触之易出血。

  如何有效预防牙龈炎?
  (1)受孕前在正规口腔医院或诊所做一次彻底的口腔检查,治疗现有的牙周疾病。(2)做一次龈上洁治术,预防妊娠期牙周疾病的发生或加重。(3)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正确的方法早晚刷牙,饭后漱口。(4)经常用牙线彻底清除牙齿邻间隙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保持口腔清洁。

  牙龈炎的治疗
  牙周疾病的治疗: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出血明显或龈袋有溢脓时,可用1%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加强漱口。体积较大的妊娠龈瘤,可手术切除。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妊娠期的4~6个月内,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

  妊娠期龋齿
  由于以下原因,使孕妇的龋病风险较一般人高:(1)妊娠期呕吐使得唾液的PH值下降,引起牙齿的酸蚀和脱矿;(2)妊娠期饮食次数增加、偏食等容易导致口腔菌群发生变化,形成导致龋病的口腔环境;(3)妊娠期抵抗力下降,龋齿发展迅速,症状明显。
  预防妊娠期龋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1)坚持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的口腔卫生习惯;(2)进食或呕吐后及时漱口;(3)对于龋易感者,可加用其他防龋措施:如氟漆、预防性充填等。治疗:对于有症状者可于孕中期行充填,对于发展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患者也应及时进行根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