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就医体验 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市人民医院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13日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廖国梁
“老人住院期间,医疗护理员的工作非常认真,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将老人照护得非常妥帖。”日前,市民任女士在帮父亲任先生办理出院时,表达了对桂林市人民医院医疗护理员由衷的感谢。
前段时间,75岁的任先生因为髋部骨折来到市人民医院上肢及创面外科住院治疗。术后,他出现谵妄、躁动不安等症状。在任女士等家属手足无措时,任先生签约的医疗护理员除了完成常规陪护外,还通过认真倾听、温柔交谈,帮助老人逐步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在医疗护理员的鼓励下,任先生开始下地行走,并逐步康复出院。
积极回应群众热切期盼
多措并举破解患者家属陪护难题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福祉。
据了解,医疗护理员不属于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陪护”“护工”。在一些市民看来,医疗护理员在医疗过程中似乎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实际上,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慢性病、失能患者、空巢老人群体不断扩大,“一人住院、全家受累”,住院“陪护难”等现象愈发普遍。正是医疗护理员的出现,解决了上班族无法陪护患病亲属的困难,他们在住院患者就医全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过去,由于医疗护理员管理不够规范,医疗机构内普遍存在未经过专业培训、技能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未购买任何保险的“私陪”,有的“私陪”甚至出现“过节就涨价、遇事就跑路、家属离开就偷懒”等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2月,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市场监管局、中医药局等5部门印发了《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试点方案》,提出将推进医疗护理员统一登记、统一培训、统一评价、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管理,深化医疗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护工”这一群体在通过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等途径后将拥有一个正式的职业身份。
方案还确定了广西首批15个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的试点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榜上有名。
入选试点医疗机构以来,市人民医院通过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信息登记、持证上岗、完成入科培训等方式,加强医疗护理员的管理。同时,完善培训体系,根据各科室的专科病种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用现场实操、工作坊等开展规范化培训,确保医疗护理员全面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完善医疗护理员质量管理体系,由医院、科室和陪护公司对医疗护理员实行三重管理,确保服务质量等举措,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员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力破解了患者家属陪护难题。
更专业、更规范的医疗护理员得到越来越多患者认可
近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看到,某陪护公司下属的医疗护理员们身穿统一的工作服,在病房里忙碌着,或帮助住院患者擦洗身体,或陪同他们开展各项检查等。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市民小文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我们一家对医务人员展现出了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表示真心感谢……同时,我们也是循环整体陪护病房的受益者,医疗护理员细心专业、认真热情,让我们倍感温暖。”
原来,小文的父亲文先生近期突发脑出血在神经内科二病区住院治疗。但小文和其他亲属因工作忙碌分身乏术,难以照顾老人,他们本想找一位“私陪”照顾老人,但又听说了不少关于“私陪”的传言,担忧照护质量难以保证,且价格较高,为260元/天。
正在左右为难之时,小文抱着尝试的心态与某陪护公司签定协议,聘请该公司下属的医疗护理员照护老人。在文先生住院期间,小文和亲属发现,经过培训的医疗护理员非常专业且周到细心,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同时,某陪护公司透明、合理的收费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经过医院的精准治疗和医疗护理员的悉心照护,目前,文先生已好转出院。
“医疗护理员的专业服务,让我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正在下肢及关节外科住院治疗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医疗护理员对于该科室的诊疗流程非常熟悉,在住院期间,自己得到了她的全方位照顾,可以更好地接受治疗,也减轻了家人的陪护压力。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医院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患者满意率、基础护理落实率、患者家属认可度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周燕说,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深化免陪模式内涵,推进“无陪护病房”建设,不断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