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事

07版:体育

08版:发现桂林

返回 2024年07月19日

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风清气正守护大美漓江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19日     
□本报记者唐健扬 通讯员吴琳
  百里漓江百里画。漓江不仅是桂林山水之魂,更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考察时强调,“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并多次殷切嘱托“一定要呵护好漓江”。
  为了让这份美丽得以永续传承,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系统延伸,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守护这片人间仙境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绿色防线”。

  强化政治引领 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
  盛夏时节,漓江碧波荡漾。一艘漓江“红船”停靠在滨江路2号码头,船头“漓江执法”“初心使命”几个大字十分醒目。这是桂林“漓江卫士”漓江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精心打造的“党建船”。
  据介绍,这是桂林首艘水上特色党建船,在这艘船内布置有丰富详细的党史等知识宣传栏,漓江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的党员们在船上开展上党课、读书荐书、专题讨论、重温入党誓词、选树表彰先进等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把党旗插在漓江保护的最前沿和第一线。
  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科学保护漓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体系,明确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都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漓江人”的共识和行动自觉。
  近年来,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通过实施“讲学”“领学”“研学”“践学”等教育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善思善用。针对景区管理、资源保护、规划审核、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融入漓江保护治理全过程,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漓江卫士”队伍。

  厚植为民情怀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7月12日,由漓江保护志愿者联盟发起的“漓江清源”志愿服务活动在虞山桥附近江边举行。上千名志愿者沿着漓江岸线开展垃圾清理、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漓江减负,为自然添彩。
  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维护好漓江优美风景,桂林市保护漓江志愿者服务队伍正逐步壮大。据统计,由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牵头成立的“漓江保护志愿者联盟”,累计吸纳160多支志愿服务队、5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起“人人争当‘二郎神’”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以清清漓江水为纽带,围绕“保护漓江—百里漓江党建联盟”、漓江保护志愿者联盟,积极与漓江干流沿岸村党支部及相关市直单位、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通过支部联建、工作联动和互建互助等措施,夯实党组织基础,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巡江护江志愿服务,带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保护漓江。
  此外,为了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驻漓管委纪检监察组把举报范围、举报方式等信息制成卡片发放,在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实现全覆盖,使群众投诉有门,不断凝聚起全民共建共治共护大美漓江的强大合力。

  创新治理模式 漓江保护不断取得更大成效
  走进阳朔县兴坪古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漓江水碧绿清澈,两岸峰峦叠嶂,白鹭水中嬉戏,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这是桂林打造“数字漓江”保护全流域生态的真实场景。
  阳朔县漓江景区的筏工莫剑斌介绍,以前他们使用的排筏大多使用燃油动力,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污染。去年4月,景区换上了纯电动力竹筏,不会出现尾气排放和油污滴漏,对漓江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和加强党对漓江保护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抓好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持续举办“4·25漓江保护日”系列活动,全面深入开展“治乱、治水、治景”专项行动,积极建设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创新“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工作模式,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大力推广漓江排筏和游船“油改电”,推动拆除整改漓江跨江电线电缆,试点建设漓江沿岸农村自用排筏规范停靠点,以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守护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漓江断面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漓江治理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在漓江流域源头猫儿山还发现了全新的两栖类物种桂北琴蛙。漓江山绿、水清、天蓝、岸美的“生态蓝图”愈发清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