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钥匙”开启“幸福之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桂林市社会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17日
(上接第一版)医疗方面,我市加快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构建多方位学科人才建设模式,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益增高的需求提供保障。在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市还持续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医、康、养、健、智、学”为方向,大力发展大健康、大养老产业,对桂林健康养生养老服务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全面提升,打响了“漓水青山·养生桂林”的城市品牌。
聚焦民之所盼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桂林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改革的最终目标,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破题升级、临桂新区的华丽崛起、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还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气质改变,为百姓的品质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多年来,我市在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尤其是2021年以来,我市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按照“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要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建设项目,同时加快补齐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最宜居城市。
我市陆续出台《桂林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桂林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1—2030)》等方案文件,编制《桂林世界宜居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完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优化城市服务配套设施,宜居城市规划体系“大棋盘”逐渐成型。2023年,我市入围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
同时,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管理“1+2+N”试点工作,建立五级网格化城市管理队伍,完善网格化、信息化两个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引导广大市民群众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加快构建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服务新格局。
改革一落子,发展棋局活。
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直面民生领域的“硬骨头”,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变成一个个成功的“桂林实践”,桂林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