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啃“硬骨头” 化解“千千结”
——记2024年全区“最美信访干部”、兴安县信访局副局长秦庆佐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10日
□本报记者 张婷婷
在上访群众口中,他是耐心细致的“解铃者”;在领导同事心中,他是不折不扣的“老黄牛”;在父母妻儿眼中,他是事业心重的“工作狂”……他就是2024年全区“最美信访干部”、兴安县信访局副局长秦庆佐。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难事”。在信访工作一线,秦庆佐既敢接“烫手山芋”,又能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跑断腿、磨破嘴”,十二年如一日地架起信访“连心桥”,化解群众“心头事”,当好群众“贴心人”。
在真情服务中纾解群众心结
岳家巷是通往兴安县城主街的一条老巷子,因历史遗留问题,巷子一直处于年久失修、道路坑洼的状态,一些居民索性将家里的大件垃圾堆积在路面,致使那里污水横流、苍蝇飞舞。每逢下雨天或者晚上,人们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各种“暗器”绊倒,老百姓苦不堪言。
去年6月,廖宏建等人去县信访局上访。秦庆佐热情地接待访客,倾听他们的诉求,按照信访工作条例流程,将信访事项转至住建部门推进,并及时督促解决难题。在秦庆佐和领导同事、住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岳家巷开始“大变脸”——垃圾清理干净了,路面硬化平整了,还装上了路灯。几百户人家出行变得更安全、舒畅、便捷起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但凡是于信访群众有利的事情,秦庆佐均以满腔热忱竭力为民解忧排难。在兴安县群众信访服务中心,秦庆佐始终躬身在服务窗口第一线,“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16个大字不仅刻在墙上,更镌刻在他的心中。
“信访工作也讲究技巧,首先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他们打成一片,然后带着感情和责任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秦庆佐说。
在急难险重中力破“天下难事”
很多人都说信访工作是“天下难事”,有的干部在干了几年信访工作后会想办法调离。然而,秦庆佐在兴安县信访局副局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二年。十二年来,他没有向组织、向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在沉重烦琐的信访工作中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20世纪90年代,兴安县白竹村委付家塘村因修建“村村通”公路,占用了村民欧某某的责任田。当时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以同等面积的田地进行了兑换。2012年,欧某某以兑换的田地面积不够为由,多次在付家塘进村道路上阻止行人、车辆通行,并与村民发生争吵被打伤,后来又因为气不过服农药自杀,虽被抢救了过来,却落下终生残疾。2014年,欧某某以生命权、身份权受到损害为由向兴安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付家塘村进行赔偿。县法院驳回诉求,上访人不服,向高院提出再审诉求,仍被驳回。自此,欧某某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
2019年,该涉法涉诉案件被中联办列为积案督办化解。秦庆佐主动认领任务,与信访工作人员认真查阅该信访事项资料,带领当地政府干部、公安人员多次入户走访,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近半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反复工作和对其家庭困难的帮扶救助,最终用真诚关爱之心打动了上访人。当年9月,欧某某签订了息访息诉承诺书,实体性化解了长达23年之久涉法涉诉的信访积案。
秦庆佐在信访工作中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得上、顶得住、豁得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每次遇上群体访、缠访、越级访等关键时刻,他都被安排去做群众的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等工作。近年来,秦庆佐成功化解各类复杂矛盾纠纷300多起。
在坚守奉献中书写无悔人生
信访工作一头是党的重托,一头是群众的期盼,秦庆佐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为了工作,他放弃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牺牲了很多个人和家庭利益。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信访最前沿的共产党员,秦庆佐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每逢重要会议、重大节庆活动期间,他经常驻京、驻邕负责信访服务保障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为广大信访工作者做出了良好表率。”兴安县信访局局长唐辉丞说。
秦庆佐用燃烧的激情、执着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一名优秀信访工作者的深刻内涵。因其在信访工作中表现突出,先后获自治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自治区驻京工作组表扬,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信访安全保障中荣获市级先进个人、县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标兵和先进个人等殊荣,并获记三等功一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日前,他又荣获2024年全区“最美信访干部”称号,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