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综合新闻

05版:综合新闻

06版:专版

07版:时事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4年06月26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施“十百千”工程
助力新时代乡村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桂林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学校开展科学点亮人生科普活动合影。

  陈慕杰书记(左一)到附属崇文小学指导课后延时服务项目开展。

  教育系教师在学校与结对小学联合举办的“七星课堂”教研活动中开展执教示范课堂活动。

  外语与旅游系教师到帮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活动。

  黎琼锋校长(右三)与临桂区教育局领导到附属崇文小学调研课后延时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学校美术系教师到帮扶学校支教。
  为反哺基础教育,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2022年6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出台了《关于做好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百千”工程(2022—2025)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十百千”工程实施意见),引导教学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重点帮扶10所乡村小学,选派100名教师挂职乡村小学锻炼,安排1000名学生深入乡村学校教育实习,并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送教下乡、送技下乡、暑期“三下乡”、文艺汇演、研讨会和加强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帮扶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赋能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丰富乡村学校文体活动,着力提升学校服务广西乡村基础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通讯员张旭杨 记者陈娟
  帮扶10所小学,推动乡村基础教育提质增效;选派100名教师挂职乡村小学锻炼,助力乡村基础教育改革示范引领;组织1000名学生深入乡村学校教育实习,赋能乡村振兴蓬勃发展……两年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聚焦桂北县乡基础教育发展现实问题,发挥特色优势,举全校之力,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从教育、产业等多维度打出系列“组合拳”,持续做好定点结对帮扶工作,助力桂北乡村基础教育全面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凸显师范教育底色。

  坚持党的领导
  构建帮扶组织体系

  在自治区、桂林市统一部署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动将教育帮扶工作纳入学校升本建院事业发展中,以出台“十百千”工程实施意见为抓手,构建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院系实施、校地(行)共建、精准高效”的结对帮扶工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和考核评估,形成了校内“上下联动、职责清晰”的帮扶组织体系,把高校管理机制优势转化为帮扶地区发展的治理活力和乡村基础学校特色优质发展的新动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帮扶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效力。学校帮扶桂北基础教育工作受到人民网、广西新闻网和桂林日报等各级媒体关注报道,扎实推动了“十百千”工程有效实施和帮扶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见效。

  坚持需求牵引
  精准细化帮扶目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的原则导向。学校党委书记陈慕杰、校长黎琼锋及其他校领导多次深入临桂区宛田瑶族乡、阳朔县、灵川县、资源县等桂林县乡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农村民族小学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的现状调查研究”等适合乡村学校管理、特色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库支持。
  坚持需求牵引,确定帮扶目标。学校各教学单位、有关部门以“十百千”工程实施意见为指引,主动对接桂北县乡(镇)村一线中小学,强化与灵川县教育局、临桂区教育局、临桂区供销社、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临桂区两江镇中心小学、聚慧万禾集团等政地、校企的考察交流,了解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企业行业和一线中小学的实际需求,最终确定重点帮扶临桂区宛田瑶族乡民族学校、秧塘小学、四塘镇中心小学、两江镇中心小学、五通镇保宁中心小学、桂师附属崇文小学、临桂镇中心小学、灵川县潭下中心校和大圩中心校、资源县资源镇石溪小学等10所学校。
  结合乡村学校需求,提供精准化帮扶。学校各教学单位结合调研和自身特色优势,与帮扶的乡村学校共同制定《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百千”工程结对帮扶任务书》,明确双方在“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学生发展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五方面共15—25个指标不等的帮扶任务和帮扶具体目标、考核要点、帮扶时间节点等内容,为具体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奠定基础。

  坚持校地联动
  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准确把握教育帮扶的基本要求,主动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强化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行业的深度联动。
  两年来,学校及各院系与临桂区人民政府、灵川县教育局、临桂区供销社、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两江镇中心小学、聚慧万禾集团等政校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教育帮扶协议和校企实践基地协议68份,合作挂牌共建教学实践基地68个,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有效建立了帮扶联络机制。学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合作共建了2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改善受援助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并向两江中学等乡村学校异地安置了8台价值共10多万元的钢琴,向秧塘小学捐赠了课桌椅206套,以及一批适合6—10岁儿童、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改善了受帮扶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结对帮扶出实招
  助力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各院系、有关部门通过共建合作基地、选派教师支教挂职、开展专题讲座、教学诊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育实习、助力“双减”课后服务落实等七个方面,推动学校重点帮扶的10所乡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推动受帮扶学校、师生全面发展。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各院系共组织教师468人次、5000余名师范生到广西800多个乡村学校或教学点开展帮扶和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推动学校“十百千”工程以规模化效应吸引社会关注和更多优质人才参与到振兴乡村教育事业中来,更好地促进教育振兴乡村,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开展协同教研,注重示范引领。学校派遣了30余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举办了“发散·聚合·表达:小学写作教学模式简介”“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优化”“乡土化: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可能路径”等20余场专题讲座;依托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项目,邀请地方教育局教研员到帮扶小学持续开展“同课异构进校园”系列教研活动和特色示范课堂,采用“专题讲座+执教示范课”等送教下乡的方式进行教育帮扶示范引领,努力实现双方教育理念更新、办学资源共享,拓宽受帮扶学校教师野视,提升受帮扶学校教师能力水平,提升学校帮扶质量,既培养了乡村基础教育领军人物,又推进了受帮扶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发挥资源优势,注重成果转化。学校以国家职业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资源库和自治区级职业教育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两个建设项目为平台,吸收54名乡村优秀教师参与,建设了24门在线精品课程,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高校特色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
  开展课后服务,丰富乡村小学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组织优秀师范生近600人次到乡村薄弱学校,开展音乐、美术、书法、经典诵读﹑科技创新等素质教育类指导活动,助力乡村学校落实“5+2”课后服务,帮扶打造“一校一特色”品牌。如学校教育系结合小学课间操教学实际,为两江镇中心校挖掘打造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凳龙”课间操,既提高该校对“板凳龙”课间操全面普及的效率,又打造了民族特色校园文化;音乐系以“送艺下乡”的方式,帮扶临桂镇中心小学举办“童心向党庆元旦 筑梦启航迎新年”元旦文艺演出,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美术系组织师生赴兴安县乡村小学开展“爱心·绘梦”清廉支教活动,以实际行动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拓宽师范生乡村视野。为促进师范生零距离接触了解乡村教育实际状况,给乡村儿童带去不一样的知识与学习体验,学校每年坚持开展暑期送教下乡活动。每个院系根据各自专业特点确定送教下乡内容,服务乡村振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赴资源县梅溪镇中心小学开展“法润青苗”——暑期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普法教育活动,引导乡村儿童知法、懂法、用法,该活动被中国青年网报道;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学校学子暑期走进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开展“从精准脱贫迈向乡村振兴”主题社会调研活动;中国青年网报道了学校学子开展的“学唱红色歌曲”和“感悟科学魅力”活动,以及广西日报报道了学校学子开展“画乡情、画乡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据不完全统计,学校除重点帮扶附属崇文小学、宛田瑶族乡民族学校等10所乡村学校外,学校的帮扶效果溢出预期目标,辐射到帮扶学校周边学校乃至广西区内县乡基础学校。如桂林市桥渡村小学、灌阳县莫家村小学、兴安高尚堡里小学、阳朔县兴坪镇中心小学、高田民族学校、临桂区榕门小学等60多所中小学。截至2024年6月,累计帮扶受援学校建立、修订和完善20多项管理制度,收集问题100多个,解决问题50多个,举办讲座近30场,派遣专任教师听课评课20多次,参与帮扶教师468人次、学生5000多人次(其中集中在桂林17县(区、市)师范生顶岗实习2872人)。被帮扶学校受益学生达5000多人次、教师近500人次。学校教育帮扶乡村振兴战略“十百千”工程不断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报道。

  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是中国广大农村的实际需求。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动对接“现代农业”“智慧农村”“观光农业”的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课程群,强化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化学与药学系师生以送技下乡的方式开展系列惠民服务实践活动,并与政企合力打造了集“研—植”“科—转”“产—销”“育—创”的“四位一体”“四链融合”有机衔接的“校政乡企”合作共同体。
  2023年11月,学校以化学与药学系为主体申报的“罗汉果产业学院”获批自治区级第二批示范产业学院并成功挂牌。经济管理系“梦马电商团队”创新直播带货模式,2场直播带货销售乡村农产品18万余元,为偏远山村解决农产品“卖出深山难”问题和实现小康梦插上“云”翅膀。学校电商直播“三农”活动受到中新网、中青网、广西日报、桂林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关注,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学校实施‘十百千’工程,既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探索高校智力资源、人才优势在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的对策与良性循环机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慕杰表示,多年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初心,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十百千”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对各院系推进帮扶工作的指导,加强与受帮扶学校等的全方位合作,合力打造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样板和特色品牌,构建乡村教育发展共同体,为新时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桂师力量,谱写桂北乡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版图片均由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