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专题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关注

06版:时事·体育

07版:健康桂林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4年05月24日

兴安县:移风易俗激发乡村振兴文明动力

桂林日报      2024年05月24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唐华 肖帆
  “以前老人过世,大摆酒席,花样繁多,不仅浪费,还加重了家庭负担。现在移风易俗,倡导丧事简办,群众负担少了很多。”一位村民谈起红白事的变化深有感触。
  文明乡风的涵养和培育,为乡村建设注入文明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兴安县针对红白事中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将红白理事会作为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用红白理事会“理”出乡风文明新风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建机制
夯实红白理事会根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一些传统习俗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有着深刻影响。村民在婚丧嫁娶活动中,虽然内心对讲排场、比阔气等陈规陋习并不十分认同,但是由于缺乏制度的引导,反对的态度并不能转化为持之以恒的行为。
  近年来,兴安县制定《兴安县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立完善村民红白理事会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实现125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创建工作全覆盖,共有理事会成员2823名,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各村红白理事会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并在尊重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健全了理事会工作章程,明确了村民操办红白事“十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并公示上墙,做到有章可依。同时为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探索理事会实施有效途径,打造了兴安镇粉洞自然村作为区、市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村。
  此外,该县出台《兴安县关于印发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导各村将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村训等。全县125个村(社区)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1600多个自然村均建有村规民约醒目墙,同时结合实际对村规民约进行细化,做到有奖有罚。塘市村委胡家洞自然村村规民约荣获自治区2021年度“十佳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各项条款,从制度上真正遏制农村酒席浪费现象。
  2021年,兴安县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规范劝阻停办婚丧酒宴达2万多桌,累计节约资金1200多万元,减轻了居民负担,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强文化
打造各具特色的村约“体系”

  溶江镇莲塘村建于明朝宣德年间,有着严格的家风、淳朴的民风,尤其以《庄氏族戒》闻名。“我们村庄代鸽户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为训,庄永忠户以‘立志、守信、尽孝、忠义’为训……家家户户都将各自提炼的家训挂在家门口,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诲。”溶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村还利用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集中组织大家重温先人的教诲、训示和诫勉,传承优良家风、优化社会风气。“睦邻孝亲,德仁友善,乐善好客”成为今日乡风民风真实的写照。
  移风易俗重在“润物无声”的引导。长期以来,兴安县积极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移风易俗活动内容。
  通过组织专家对部分村庄历代、近现代先贤事迹进行收集、整理、展示,同时各地组织村民积极开展“传家训、亮家风”活动,村民主动挖掘、提炼和订立家训、家规。
  江西坪村将孝廉文化融入村规民约,莲塘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制度融入村规民约……在行政村“一约四会”全覆盖的基础上,兴安县认真研究各村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约“体系”。

重宣传
培育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兴安县各乡镇组织志愿者在沿街墙体上、村内房屋墙壁上绘制移风易俗主题画,打造文化墙,多姿多彩的文化墙让原本空白、老旧的墙壁变得色彩斑斓,实现“一墙一风俗”。同时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于其中。
  一面面文化墙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的阵地,在润物无声中发挥着教化民众的作用,改变村民们不合时宜的旧习俗。
  此外,兴安将志愿服务与移风易俗有机结合,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100余支,积极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倡议书,开展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倡导居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行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文明健康新风尚。全县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