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税务局:“党旗红”引领“税务蓝” 打造“四型”模范机关
桂林日报
2024年01月16日
□本报记者周文俊 通讯员刘雯 邓俐泉
2022年以来,桂林市税务局一体推进“创建模范机关、建设清廉机关”工作,通过“党旗红”引领“税务蓝”,打造政治型、效率型、清廉型、服务型“四型”税务机关,推动桂林税收工作高质量发展。该局近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节约型示范机关、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集体荣誉,以及全国最美家庭、广西廉洁家属等个人荣誉。
党建引领
建设“旗帜鲜明”政治型机关
市税务局始终以党建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第一议题”“第一主题”“第一任务”,形成“新文件新精神第一时间学、重点篇目反复学、与税务工作高度相关的研讨学”的“三学”模式。2022年以来,全市税务系统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500多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120多次,青年理论学习“第一任务”650次。
结合桂林丰富的红色资源,该局充分运用“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方式,组织“青年微视频”“党员心声大家谈”“诵读红色经典、坚定红色信仰”青年诵读等主题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深入推进党税互融。以打造“党旗引领 税徽闪亮”党建品牌为载体,探索“党建+减税降费”“党建+征管改革”“党建+青年导师”的“党建+N”党建业务融合互促工作模式。同时,推行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评价,建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改革攻坚、重大任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市税务局和6个县(区)税务局先后被评为桂林市“创建模范机关 建设清廉机关”先进单位。
提质增效
建设“马上就办”效率型机关
“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是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此,市税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改进作风和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马上就办”的效率型机关。
大力推行“醒责”机制。针对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漏办、迟办、误办等问题,探索推行“清廉并通过相关部门+醒责”工作机制,梳理出694项量化“醒责”清单,及时提醒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完成,取得良好成效。
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纪律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微腐败”专项整治,加大廉洁教育提醒、明察暗访、重点抽查等工作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作风环境。桂林市税务局政治生态2022年度在全区税务系统排名第一。
大力抓好内控建设。依托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平台建立风险指标模型,强化税收“两权”事前分权预警、事中过程监督、事后追责反馈,及时堵塞风险漏洞。2022年以来,该局完善制度机制50余项,进一步织密织牢风险应对“防护网”。
“五廉行动”
建设“风清气正”清廉型机关
在“创建模范机关 建设清廉机关”工作中,市税务局积极开展思想筑廉、文化育廉、制度护廉、内控促廉、作风保廉的“五廉行动”,营造“崇廉、学廉、尚廉、守廉”的浓厚氛围。
以深化税务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重点加强对“一把手”和党委班子的履责监督。印发专(兼)职纪检监督工作指引,充分发挥“探头”作用,有效打通专责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持续纠治、严肃查处管理服务和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税企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探索税务人员“八小时外”监督机制,并与企业、行业协会开展税企党建廉建共建行动,通过成立19个“税企青联站”,搭建税企“互联互助、共享共建”的桥梁,积极构建“亲清”税企关系。
在此基础上,该局注重运用新媒体深化宣传教育,坚持正向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涵养廉洁文化。通过创办季度《廉政简报》、编撰清廉家风家书、建立“警示角”,以及开发“廉洁教育”、“纪法十分钟”微课堂等活动和形式,推动廉洁文化在全系统落地生根。2022年,该局党委委员、纪检组长覃鸿军获评“广西廉洁家属”,2023年该局周丽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服务大局
建设“用心用情”服务型机关
市税务局坚持把服务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创新服务载体,打造用心用情的服务型机关。
持续推动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一把手走流程”活动,针对办税缴费“痛难堵”问题,推出多项“集成式”“特办式”“非接触式”等服务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同时,陆续推出2批6类42条便民措施,重组桂林税务12366市级集中运营中心,推进“一站式”智慧云办税模式,纳税人诉求解决率达100%;制定“一企一策”,设立调解室21个,化解争议290个。
不仅如此,该局不断创新服务载体,通过与深圳市税务局签署税收合作协议,打造“经济特区+国际旅游胜地+民族地区”合作模式;与市残联启动“助残贷”创新项目,依托税收数据为20户次残疾人用工企业发放贷款2.16亿元;强化税务与人社、医保部门业务衔接,更好地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