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休闲游搅热灌阳县文旅市场
桂林日报
2024年01月16日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粟庆杨)日前,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灌阳县在2022年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后,获得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1.05亿元。目前,1.05亿元已100%用于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等工作,效果显著。依托传统村落,近年来,灌阳县旅游综合收入达9亿元。
灌阳县位于我市东北部,辖3镇6乡138个行政村,全县32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3.2%。2022年,住建部、财政部启动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灌阳县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落,留住浓浓乡愁,同时在保护中实现活态化传承发展,灌阳县统筹推进灌江—湘桂古道生态融合示范廊道建设。整合沿线34个传统村落,串联7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和部分文保单位,分段打造商贸文化展示廊、山水田园休闲廊和瑶族文化风情廊,重点培育6个非遗传习基地,促进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教育研学。目前3段廊道已启动初步谋划,6个非遗团队的演出场地、基础设施等正在加快建设,沿线重点传统村落正逐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旅游培育等工作。
大力实施“百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打造古村长征红色遗址展示路。灌阳县重点对中国传统村落中约150幢精品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保护修缮建筑类型涵盖桂北合院式民居、干栏式纯木建筑、小砌墙民居及瑶族吊脚楼等传统民居类型。依托红军三过灌阳路线,整合沿线的12个传统村落和4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围绕红军长征抢渡灌江、新圩阻击战及确立民族政策等重大历史事件,打造一条红军长征主题的展示教育线路。目前该县已启动玉溪村、滨家桥村、下立湾屯等遗留有重点红色遗迹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工作。
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建设3个集中连片传承利用片区。近年来,灌阳县持续推进重点村落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公厕示范工程,以试点方式,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等工程建设整治提升。着重开展风貌保护提升工程,对5个试点村统筹开展以“清理整治、环境美化”为主的风貌整治示范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初显成效。同时,加快创建红色文化展示传承创新区,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为引领,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灌阳核心展示区。培育湘桂古道生态农业融合示范区,衔接湘桂古道大遗址文化线路,引领片区内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文化服务体验、农业示范等产业发展。打造瑶族文化原真展示示范区,推出“瑶家七星”文化品牌,将瑶族服饰、美食、节庆、手工艺、文学、建筑、医术等多个领域的民族特色融入传统村落中。
连点成线,串线成片。如今,古韵悠悠的小村落成为游客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每逢节假日和周末,纷至沓来的游客搅热了灌阳县的文旅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灌阳县传统村落累计接待游客170余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600个,带动周边群众增收3500余万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构想成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