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环保调研行·漓江篇

05版:县区新闻

06版:健康桂林

07版:时事

08版:桂林人

返回 2023年09月14日

歌词是他一生事业的丰碑

——悼念著名词作家曾宪瑞先生

桂林日报      2023年09月14日     

  图①:曾宪瑞

  图②:曾宪瑞(左)和乔羽(右)

  图③:曾宪瑞选编《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

  图④:曾宪瑞选编《2004年中国歌曲精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潘琦
  我是在微信群里惊悉,著名词作家曾宪瑞先生仙逝,心里万分悲痛。曾宪瑞先生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一届理事和第二、三届常务理事及第四届主席团委员,广西音乐文学学会会长,桂林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的逝世,我们失去了一位八桂歌海扬帆人、实力派的词作家,是广西文艺界、中国音乐文学界的重大损失!我和宪瑞先生因工作而相识,因爱好歌词创作而相交。几十年的交往情景历历在目,早就想写篇文章悼念这位文友、挚友,因忙于别的事,一搁至今,现终于了却心愿。
  我和宪瑞先生是在一次自治区文代会上认识的。那时我刚到区党委宣传部工作,会前在休息室和几位作家聊天,突然走来一位代表主动和我握手,微笑着自报家门:“我是桂林市代表团的曾宪瑞,我们想请部长一起照个相。”这突如其来的邀请,我不知所措,但盛情难却,只好去和桂林代表团拍了照片。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一次我出差到桂林,请他一起吃晚饭,饭后两人坐着聊天。三句不离本行,我们聊起歌词创作。宪瑞先生在数十年的歌词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独到的感悟和体会。他说,我写歌词从来不弄虚作假,胡思乱编,凡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没有真情实感的事情,没有我非写不可的冲动,我从来不用歌词来表达它。一首好的歌词是一团火,在人的心灵里不由自主地燃烧,这火焰在发热、发光,并且引燃别人的心灵。他列举了自己写的很多歌词,都是触景生情后创作出来的。他对广西歌词创作给予充分肯定,但主张在强调写本土题材的同时,还要从本土中跳出来,方能脱俗。纯粹写本土题材,有局限性,很难在全国传唱。他说词作家的思想站位要髙、视野要更宽阔,立意要高远。他说话时,我静静倾听着,也仔细观察这位在中国词坛小有名气的词作家。老先生依然帅气,衣着整洁,言行儒雅,知识面广,有条不紊,思路清晰,表情丰富。每有描述或议论,中肯、透彻、风趣,极富表现力,移之纸上便是文章。
  一句生动睿智的格言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宪瑞先生常说:我的人生格言是“歌词是我的生命!”他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践行格言,把歌词创作视为生命,朝思暮想写歌词,工作重心为创作,坚持不懈,笔耕不辍。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音乐文学事业。
  他祖籍江西吉安,自幼聪明伶俐,爱好诗书。1954年参加工作,七十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桂林日报记者、编辑,开始诗歌创作。进入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拂华夏大地,各项事业如日中天,大大激发宪瑞先生的创作热情。他什么都写,写自己熟悉的、热爱的生活,写民族习俗与风情、写劳动与爱情,但写得最多是歌唱八桂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八桂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歌词意象浅显,文辞优美,生趣盎然,各族民歌的丰富养分又使他的歌词总是那样激情豪放。他的才华与捕捉、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敏锐,使他创作出很多耳熟能详的精品佳作。最著名的是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壮家少年在红旗下成长》在全国广为传唱。他在音乐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引起文艺界和组织上的关注。后他当选为桂林市文联副主席,任《南方文学》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成为中国词坛颇有名气的词作家。
  我在区党委宣传部工作时,曾陪同20多名词曲作家到百色地区采风体验生活。当时宪瑞先生已年近花甲,依然报名参加。因为要下到几个边远的县,交通条件很差,我们全部坐越野车,每天要颠簸行驶几百公里,我怕宪瑞先生身体吃不消,劝他不必下到乡村,在县城即可,他坚持跟随大队伍走。每到一地,他除了要求多看多介绍外,还喜欢请向导解说,和当地群众交谈。十多天的朝夕相处,我发现他对什么都感兴趣,特别是对当地的山水风光、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等,都了然于心。这次采风活动,他写了五首歌词。所见所闻在他笔下变成多姿多彩、动人心弦的歌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幅壮美的图画。
  进入新时代,面对史诗般的变化,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勇气,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毅力,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宪瑞先生诗兴大发,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深刻提炼主题,深入表现生活,生动抒发情怀,写了大量的歌词。几十年来,先后出版了诗集《蓓蕾集》、歌词集《心中的歌》《美丽的白莲》《山水情》《南方三月天》《旅情》《爱的风景线》《相约未来》等12本专集,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200余万字。他的歌词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艺奖、铜鼓奖、金钟奖、金桂奖等。中国音乐界多名著名的歌唱家,演唱过他作词的歌曲作品,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的歌曲在区内外广为流传。是广西音乐文学界领军式人物。
  宪瑞先生为人十分谦和,待人真诚,人缘很好。他结识了很多音乐界的朋友。他与中国著名词作家乔羽、阎肃、陈晓光交谊甚厚。同时也是许多作家、诗人、词作家的知音和挚友。同辈的,中年的,乃至初出茅庐的词作家,都不乏与他往来。有时在一起讨论歌词作品,不分什么长幼,不论什么辈分,切磋交流,不避锋芒,直抒胸臆,畅所欲言。那些年,广西音协经常举办歌词创作研讨会,对一些作品的主题、思想、立意、用词等进行评论,或碰撞,或争辩,或赞扬,思绪纷飞,火花四起,那学术空气的活跃和民主,怎么形容也不过分。而宪瑞先生自己,则常居其中,发表中肯意见。唯其如此,当年广西词坛写出了不少好的歌词作品。
  事业心是一种自信、耐力、毅力和勇气,尤其面临困难与挫折时,事业心是对事情的积极想法及心理状态。按理说广西无论在人才、经费和地缘条件,都不可能承办出版《中国歌海词丛》这样的丛书,可是在宪瑞先生的努力下,克服了经费缺、人手少、联系难等诸多困难,不仅承办了,而且办得很好,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办下来。先后出版包括全国词坛各路名家在内的400多部词集。不少名家建议申报吉尼斯纪录,如果申报成功,将是广西出版界和全国词坛一大幸事、盛事。
  2005年2月他亲笔写信给我:“今去信只是向您催书稿,因为《词丛》第18辑24位词家的书稿就差您的书稿尚来收到。知道您很忙,但发稿在即,只好写信请您拨冗将书稿尽快寄来。至于出版经费问题,我想办法解决,您就不用费心了……”看完信,我既感动又深感愧疚。因为之前他向我讲过出版《词丛》经费有困难,希望区党委宣传部给点支持。当时我已调离宣传部,答应找宣传部商量,但因事情太多,竟把这件事忘记了。我知道,他承担编辑出版《词丛》,是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的。但他怀着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抛弃无所作为的思想,勇于担当,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千方百计去争取事业的成功,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难能可贵。
  宪瑞先生对中国词坛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连续编辑出版了《中国年度最佳歌词》,这是一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复杂而繁琐的事情,他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可想而知。每个年度要在众多歌词作品中,筛选出全国最佳歌词,首先各地将参选的歌词作品投寄到各个编辑部及各种媒体,各个编辑部及媒体又将大量不合格的作品筛选掉,每年全国刊登在内部、公开刊物的作品,各地电台、电视台、电影、电视剧及各类晚会所用作品,数以万计。这上万件歌词集中在宪瑞先生手中,再精选出200多件,而且要做到精准、公平、公正,真是难上加难!宪瑞先生除了亲自动手外,还依靠作者的认真对待、专家学者的精心评选和媒体编辑的严格把关,妥善解决这些难题,使每个年度的《中国年度最佳歌词》如期出版。受到广大词作家的高度赞扬。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主席、著名词作家任志萍先生对宪瑞先生给予中肯的评价:“宪瑞兄是一位著名的词作家、编辑家,为争取音乐文学独立生存的空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1987年他就编选了《中国当代百家歌词选》,主编《中国歌海词丛》《中国乐海歌丛》《中国年度歌词精选》《中国当代歌词精选》等大型文学艺术丛书。编辑出版了当代380多位词作家的400多部歌词集。在《中国年度最佳作品系列》中,为年度最佳歌词争到了一席之地。他为中国音乐文学事业做出重大的贡献。”在宪瑞先生身上,印证了人有了意志,就能有目的地积极地改造外部世界,从而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主人的真理。
  由于劳累过度,宪瑞先生79岁那年查出患有癌症。为了不让朋友们担心,他一直保守患病的秘密。依然正常地工作,照样下乡采风和参加各种笔会、研讨会。歌词创作从来不停笔。旁人根本看不出他身患重病。2021年初他病情开始恶化,行走困难,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桂林市文联领导得知他病情恶化,便当机立断为他举办了一次作品研讨会。区内近百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热情洋溢,畅所欲言,纷纷发言,共同回忆与曾宪瑞先生昔日的友情,高度评价他几十年来取得的艺术成就,赞扬他的艺德人品和为振兴八桂歌海作出的卓越贡献!钦佩他重病期间坚持创作,广西日报发表了两首歌词《难忘湘江》《你在哪里》。这次研讨会人民日报网和广西多个媒体作了报道。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之后宪瑞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6岁。参加研讨会的文艺界同仁最后见老先生一面!
  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用生命所创造的价值却可以与世长存。宪瑞先生一生从事党的文学艺术事业,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笔耕,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赞美新时代、新生活,反映八桂大地的沧桑巨变的歌词作品;他不惧怕困难,主办编辑出版全国性的《中国歌海词丛》和中国年度歌词、歌曲精选,彰显了文化自信与奉献精神;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尽心尽责,兢兢业业,治学严谨;他为人谦逊和善,以诚待人,好交朋友,人际关系好。宪瑞先生这种爱党爱国的情怀、奋发有为的精神、踏实肯干的作风和为人处事的品质,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世长存。
  宪瑞先生九泉之下安息吧!(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