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环保调研行·漓江篇

05版:县区新闻

06版:健康桂林

07版:时事

08版:桂林人

返回 2023年09月14日

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

桂林日报      2023年09月14日     
□秦振娟(广西师范大学医院)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由于胃肠道不舒服去了多家医院,找了多名医师就诊,做了许多的检查都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有的人胃镜检查就说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吃了好多的药物效果并不明显,怀疑自己得了很大的病。其实这些疾病就是临床医师说的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烧灼样痛、胃灼热、恶心、呕吐、早饱、腹泻、腹胀等不适情况。具体特点如下。
  腹痛:多在进食后出现,部位不固定,以上腹部和左下腹最为多见,腹痛于排便或排气后可以缓解。经常在腹部受凉或摄入冰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精神紧张时发作。
  腹胀:白天多见,夜间睡眠后减轻,一般腹围不增大。
  腹泻:一般出现在清晨或进食后,大便不成形,便中会带有白色或透明黏液,不带脓血便,但腹泻并不会影响夜间休息。
  便秘:排便费力、大便干结、呈羊粪样或栗子状,常有便后不尽的感觉。
  通过胃肠镜、钡餐、B超及其他检查无胃肠道结构和生化的异常,并无明显的消化道器官器质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起病缓慢,长年累月,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种病大多预后良好,不影响寿命,但症状容易反复。

  功能性胃肠病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促胃动力药: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缓解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
  常用药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及西尼必利。
  少数患者有腹鸣、稀便或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减量或使用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可减轻。
  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和选择H2受体拮抗剂适用于非进餐相关消化不良、中上腹痛、烧灼感为主要症状者。
  解痉药:常用药有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用于调节肠道运动。
  止泻药:常用药有洛哌丁胺,不良反应有便秘、腹胀等。谨慎选用,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导泻药或促泌剂:常用的温和缓泻药有乳果糖。
  益生菌:可减少内脏高敏性和炎症反应。
  抗抑郁药:二线治疗药物,常用的有三环类如阿米替林,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如氟西汀。主要用于经治疗效果欠佳且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但需主治医生评估后使用。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治疗,不推荐单种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推荐的疗程为10天或14天。

  如何预防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常与心理因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平时的自我调理非常重要。
  去除诱因:比如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果吃了一些特定食物如酒精、咖啡、茶、谷类、奶制品、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后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说明对这种食物不耐受或敏感。在日常饮食中尽可能避免摄入这些食物,但不鼓励对饮食进行严格限制,可以咨询专科医师对饮食进行基本筛查,确定潜在诱发因素,并要寻求症状和营养需求的平衡。
  消除不良情绪:要知道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癌变,不影响寿命,不必要有心理负担。可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适当的自我暗示,保证睡眠质量。它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要有耐心,任何疾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得的,也不是一下子就会完全好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膳食纤维能刺激胃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腹胀、便秘的患者,要多吃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饮食要规律,吃饭要按时按量。排便要规律,定时排便。经常进行体力活动。
  不滥用抗生素:有些人出现症状就自认为是炎症,自行滥用抗生素,很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加重症状,应引起注意。
  及时就医:如果功能性胃肠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就可促使消化道器质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出现了消瘦、贫血、黑便或呕血等症状,说明出现了新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