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 绘就福寿之乡新画卷
桂林日报
2023年09月13日
(上接第一版)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过去是贫困村,产业单一。2016年以来,广福乡以“公司+联合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在全村范围推广麻竹种植,大力开发麻竹加工、农家乐、开心农场、万朵葵花园等项目,致力于打造集休闲体验农业、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为一体的“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2022年,龙溪麻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获得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认定。
如今,“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带动了永福县其他乡镇田园综合体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寿样板”。目前,永福县依托独特的福寿文化、状元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打造了“福寿田园”“九曲龙溪”“大美青龙湖”3个桂林市五星级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3.1万户群众发展产业和近7万人增收致富。
农旅融合发展,只是永福旅游“1+N”发展模式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永福大力实施旅游“1+N”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充分挖掘永福“状元文化”推进“旅游+文化”,打造了状元坊文化街区、文明塔、文武状元祠、状元文化广场等;推进“旅游+水利”,完善县城“三江六岸”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县城“三江六岸”国家水利风景区。
与此同时,永福县积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打造永福罗汉果产业科技示范园和罗汉果特色小镇,推动罗汉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22年永福县罗汉果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罗汉果小镇作为国家AAA级景区,规划了6大功能区,着力打造罗汉果育苗、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电商)、体验、休闲饮食综合配套产业集群小镇,构建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
月月有活动、镇镇有行动,全域旅游发展红利惠及县乡(镇)村
“守住绿水青山、留住美好乡愁、实现利益共享”,让全域旅游发展红利惠及每一个乡(镇)村、每一个居民、每一个游客,是永福县发展全域旅游始终秉持的理念和初衷。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永福从年初开始策划全县和各乡镇文化旅游体育和民俗活动,先后举办了“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彩调欢唱贵客来”“崇山古民居乡村游嘉年华”和“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全国气排球邀请赛等20多场大型系列活动,部分乡镇村屯举办了“村BA”活动。同时开发了以“江行图”“油纸伞”“油炸馍”“福碗”“甜酒”为代表的“福文化”“寿文化”农文旅特色副产品,盘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同时,吸引了四方游客,成为各地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今年以来,永福县全力开展2023年“福寿康养之旅”系列活动。3月在罗锦镇启动了“福寿康养之旅”;4月在广福乡龙溪村开展乡村旅游嘉年华活动;5月在堡里镇开展了状元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6月在县城“三江六岸”举办了永福首届龙舟赛、桂柳城际龙舟联谊赛和状元坊开街仪式,共吸引了3万多游客前来观赛游玩;7月在百寿镇开展了“魅力寿城·长寿康养”系列活动;7月至8月在状元坊持续开展“百姓大舞台”活动,彩调文化艺术展演吸引了大批游客,广场舞大赛共有来自本地及外地49支队伍、近800名广场舞爱好者参加……“月月有活动,镇镇有行动”,永福通过打造丰富多彩的载体,让全域旅游发展红利惠及县乡(镇)村。今年上半年,永福县实现接待国内游客77.93万人次,同比增长42.21%;实现旅游总消费8.76亿元,同比增长43.58%。
“永福县通过打造‘三江六岸’景区,完善基础设施,有效融合状元文化、彩调文化、福寿文化,形成了城中有景、景中有城,文化有载体、景区有文脉的格局。”永福县副县长莫正云介绍,从城乡环境的共建共享,到月月有活动、镇镇有行动,如今的永福,全域旅游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渗透到了县乡(镇)的每个角落,推动旅游从传统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由“景区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构建起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并表示永福将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永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