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关 注

04版:循着总书记视察桂林足迹踔厉笃行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教育

07版:时 事

08版:深读桂林

返回 2023年05月11日

目前我市个体工商户累计达27.76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70.64%

桂林个体经济:“小个体”长成“大块头”

桂林日报      2023年05月11日     

  不断适应新的销售模式,个体工商户才能茁壮成长。图为我市个体工商户在社区志愿者指导下学习网络直播带货。记者张苑 摄

  七星区塔山片区城中村“夜经济”特色街区,是个体工商户较集中的一个区域。记者苏展 摄

  菜市场摊贩关系着市民的一日三餐。个体工商户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记者张苑 摄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个体经济的监管也逐渐从“偏重管理”转换为“促进发展”。图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个体经营店铺内进行指导和服务。记者张苑 摄
□本报记者 张苑
  提到个体工商户,就会想到“人间烟火气”。40多年前,个体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又随着深化改革而持续发展。多年来,个体工商户成为了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店铺里藏着事关百姓生计、生活的“大账本”。
  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多少与活跃程度,是衡量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个体工商户已达到1.16亿户,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数量最多、最具活力的“神经末梢”。
  桂林个体经济的发展与全国步调一致。记者从桂林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27.76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70.64%。
  人们眼中曾经的“小个体”,如今已成长为“大块头”。它一头连着从业者的生计,一头连着社会烟火气,在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收、服务社会大众、促进美好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可否认,过去三年的疫情给个体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如今,在经济全面复苏的大背景下,如何帮助个体经济纾困解难,让千千万万的小店重燃“人间烟火”,从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从“小摊贩”到“创业者”——
角色转变见证桂林个体经济发展

  居民社区里的街坊油茶店、繁华商业街上的特色小商品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米粉店,还有寻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杂货铺、修理摊、理发店……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个体经济无处不在。
  个体工商户是桂林个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见证者。今年60岁的罗云从事服装经营30多年,从最早一批“小香港”的业主,到如今八桂大厦里为数不多的“坚守者”,她经历了桂林个体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当时从事个体经营是因为从企业辞职出来后成了‘无业游民’。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个体户的认可程度还不高,总觉得不是‘正规行业’,但我入行时桂林的政府部门已对个体户有了规范的管理,需要办理个体工商执照才能经营。前面十几年我赚了不少钱,后来在经营上遇到很多困难,但因为自己喜欢服装行业,也因为一批老客户的支持,我一直坚持经营到今天。”罗云感慨道,“一晃30多年过去,做个体确实不容易,其中的辛苦只有行内人才知道。好在现在的大环境越来越好,现在的个体户已从以前的‘小摊贩’变成了‘创业者’,而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
  “市场有需求,它们就有活力。”采访中,桂林市市场监管局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科负责人介绍,个体私营经济一直是我市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力量。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市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大幅增长。2013年,我市个体工商户累计有12.13万户,而截至今年3月,这个数字已变成27.76万户,增长了15万多户。另外,今年1—3月,我市新增个体户10085户,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11.8%。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桂林个体经济发展数十年,在繁荣经济、稳定就业、促进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个体经济的监管,也逐渐从“偏重管理”转换为“促进发展”。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放管服”改革,让个体经营者办理证照不再成为难事,无论是在办事窗口立等可取,还是足不出户网上申报,市场准入门槛都大大降低。随着政策逐步宽松,个体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个体工商户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
  据介绍,近些年来,在传统个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数字经济大潮下,微商电商、网络直播、职业创作者等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从而催生了“新个体经济”。相对传统个体经济而言,新个体经济从业者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和组织优势。因此,国家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自主就业、分时就业,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
  “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为新个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机遇,创建新空间。”这位负责人表示。

从“执着坚守”到“勇敢破局”——
小店满心期待新春天

  星罗棋布于大街小巷的小店,就是个体经济的“阵地”。有人把中小微市场主体比喻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但是,由于小店经济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遭遇不可抗力因素,往往会陷入客流量不足、收不抵支、资金链断裂等困境。
  从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的影响使个体工商户普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甚至部分人因不堪重负而选择放弃,然而也有不少人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进入2023年,消费市场全面复苏,为广大个体经营者带来了久违的阳光。
  前不久,在桂林芦笛装饰城内的一家装饰材料经营部,店主周立新正在向社区志愿者学习如何利用网络直播带货的新模式打开销路。“接受新事物,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这是周立新坚持的观点。
  周立新是装饰城里的老业主了,20多年前就开始经营装饰材料,经历了桂林个体经济的起起落落。“疫情三年真的很难熬。许多同行选择了放弃,但是,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个体商户并不想轻易放弃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生意和事业,就坚持了下来。”他说,“今年市场环境逐渐恢复正常,政府也很关心支持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周立新说,虽然自己是“老个体”了,但在实体店铺受到网络营销冲击的大环境下,还得去适应年轻人的“玩法”,为此,他在儿子的建议下开通了网络直播账号,开始学习直播带货技术,期待自己的事业迎来新转机。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疫情过后的新环境,许多像周立新这样的资深个体户正在重振信心,直面困难,主动去学习、去寻找新的突破口。此外,还有不少“新晋”的个体户,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怀着一腔热情投身个体经济的庞大队伍中,他们期待着,在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能大展拳脚。
  日前,在乐群路附近的一家麻辣烫小店里,店主菲菲正热情地招待着前来捧场的客人。就在几天前,她的小店刚开始试营业。“没想到我居然开了个麻辣烫店,这不就是小时候的愿望照进现实了嘛!小时候我想过开糖果店、冰淇淋店……”菲菲自我调侃道。菲菲性格开朗、有个性、敢想敢干,她向记者坦言:“开店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她看来,现在消费市场在逐步复苏,自己虽然是小本经营,但只要踏实肯干并开阔营销思路,赚点小钱应该不难。菲菲告诉记者,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大多是房租压力、资金周转补偿,也有营销等方面的困难。菲菲的小店事业才刚起步,她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除了发动朋友帮助推广外,她还打算通过网络短视频进行引流。“只要食材新鲜味道不错,应该不愁客源。”她说。
  有直面困难的执着和勇气,也有敢于大胆尝试的闯劲,采访中不少小店经营者言行中传递出的精神让人敬佩。不管是为了生计,还是为了兴趣、理想,他们期待着个体经济的崭新春天。

从“纾困解难”到“精准灌溉”——
监管发力激活个体经济潜力

  “千方百计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发挥优势、融入市场,让个体工商户这个‘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这样说。
  小店虽小,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疫情过后,如何更全面、更精准地助力个体私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现阶段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要课题。
  记者从桂林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2022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建立起桂林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实施一系列帮扶促进政策,全力为我市个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在降低准入门槛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市场主体开办事项“零材料、零成本、1个工作日”办结承诺,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带来便捷。此外,我市还全面启动“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扎实推进“歇业制度”实施,为特殊原因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提供3年不经营无需注销的政策,等等。
  在个体工商户的监管方面,大力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建立桂林市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即“免罚清单”“减轻处罚清单”“从轻处罚清单”,并以目录清单形式,对不触碰安全底线,且除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外,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领域和一般投资经营行为,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按照宽严相济的思路,坚持过罚相当和综合裁量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违法行为当事人改正轻微违法行为,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个体工商户提升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从而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鼓励和支持我市个体经济发展壮大,任重道远。”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推进对我市个体工商户的大力扶持和精准“灌溉”。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网作用,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完善监管方式手段,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的同时,做好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转为企业的变更登记工作,充分释放制度红利。此外,还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凡是在政府划定的允许小摊小店经营的区域从事“一般经营”项目的,可不办理营业执照。同时,还将简化小摊小店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流程,推广全程线上登记,材料齐全合法的,即时办结。

短评:
  昼夜喧闹的东西巷步行街、游客络绎不绝的滨江路时尚集市,还有藏在深巷里却依然人流涌动的各色小吃店……近段时间,随着“三月三”“五一”等假期的到来,不少市民感慨,活力四射的桂林又回来了!
  进入2023年后,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桂林的“人间烟火气”正在加速回归。作为市场经济“毛细血管”的个体经济也越来越活跃,并且以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催生着新消费。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近年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在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的发展。积极作为,破解难题、精准施策,众多利好政策如春雨落地,滋润着个体经济“茁壮成长”。
  拨开阴霾,向阳而生。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广大个体工商户唯有怀揣信心、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坚持“诚信”的金字招牌,才能“长得大”,而与此同时,保持不变的激情和活力,不断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才能“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