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特别报道

03版:特别报道

04版:本市·综合

05版:本市·热线

06版:本市·热线

07版:本市·社区

08版:经济生活

09版:广西新闻

10版:国内·综合

11版:国内·关注

12版:国际·综合

13版:体育·综合

14版:文娱·关注

15版:史事

16版:财经·彩票

返回 2021年04月08日

一方墓碑引出一位抗日英烈

桂林晚报      2021年04月08日     

  笔者无意中发现的和烈士有关的碑

  烈士家属提供的《恤亡给予令》

  烈士故居一角
  杨迪忠 文/摄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只要有心,说不定还能找出它背后的人和故事。比如笔者无意中发现的一方墓碑,竟然就引出了一位卢沟桥事变阵亡烈士,让人感怀。

  意外发现烈士遗孀的预立碑
  2018年的一天,笔者一行去兴安县严关镇灵坛村委留田村采访历史文化古迹,无意中在村里发现了一方墓碑。这是1997年打的一方预立碑,本不在我们考察的古碑范围。但是,其中的文字记录了一位卢沟桥事变阵亡烈士,这是他遗孀的预立墓碑,因此,它立马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拍下照片,通阅了碑文,记录下英烈的名字:张光松,为救国抗日,卢沟桥事变阵亡。
  回来之后,笔者查阅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兴安县志》,在第七篇“人物”中,找到了一份“抗日阵亡将士名录”,共记载了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中兴安籍官兵在对日作战中阵亡人员110名。笔者仔细搜寻“张光松”的名字,并注意阵亡地点“卢沟桥”等。但是搜索了几遍,也不见“张光松”三字。笔者确认是漏载了,于是便在“名录”表后面郑重其事地填上一行字:张光松,1937.7,卢沟桥。
  后来,笔者又多次去留田访古,每次经过这方墓碑旁,都要看一看,可惜时间匆忙,又没有村老导访,这位烈士的故事,一时无法知晓。有一次,笔者的一位同访者还录了像,发了抖音,宣传了这碑录烈士之事,但似乎没有引起更多人注意,烈士的事迹,依然尘封在历史的岁月之中。

  多方寻访烈士亲人
  2021年2月21日是周末,笔者又陪同桂林来的蒋艺、曾春兰两位教授去留田等村访古,再次去看了这方特殊的墓碑。
  期间笔者刚好遇见了表弟张紫权和其妻,其妻还陪同我们去查访古迹,看古民居,看古祠堂,访功名夹石,读诰封碑等。末了,笔者向村民们询问烈士之事,大多说不知道。经提及几位烈士的后人,才有人知道是谁家的。原来,烈士遗孀和儿孙都在外面工作与生活,现在柳州市定居,很少回来。遗孀是文奶奶,“百岁老人”,去世前回留田村住了几年,已经于2008年去世,葬在留田村山上,立有墓碑。
  今存预立碑旁边的老房子,就是烈士的故居,现在还有一位本房亲戚在住着。在县城开商店的留田村民张燕雄后来告诉笔者说:“上堂屋就是我们家的,住在那屋的就是我母亲;下堂屋左边是紫贵叔他们的,现在的房子是我们两家和四叔紫风、堂哥燕翼四家共有。2012年我们共同维修把上下两座全部修整了一遍。”50多岁的张燕雄说,“对堂太公抗日阵亡之事,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连我都从来没有听人讲过这事。”“我还有一个太公也参军抗日,后来杳无音信;还有一个爷爷辈的抗日牺牲了,留下一个姑姑还在。因为他们当的是国民党兵,以前都不敢讲。像光松太公抗日救国这一类阵亡的事,以前也不敢提。”
  笔者朋友、留田村人57岁的张燕翼医师告诉我,张光松这一辈有兄弟光榕、光柏等,光松是他曾祖父光榕之堂弟。他家是大族,到他爷爷辈已经兄弟众多,这一辈基本上是离乡在外工作生活,彼此偶有聚会,匆匆忙忙,更无家人言及光松人事。

  请记住23岁的烈士张芝灵
  临走,笔者交代表弟紫权(他是村长)与柳州亲戚联系,了解情况,有遗物、证件等就拍照转发给笔者。
  表弟行动很快,当晚就发来了烈士的几张证件照片。仔细查看手机里的照片,笔者非常兴奋,原来,这是一份《恤亡给予令》和一份《革命工作人员死亡证明书》。此令是民国三十七年六月二日国防部部长白崇禧签发的。据记录,烈士姓名是张芝灵,广西兴安人,23岁,171师1025团5连中士,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在上海战时阵亡。抚恤标准按“中士高一级给恤”,给恤年限为20年,一次性恤金和每年恤金都按政府规定给与,抚恤对象是烈士之妻文氏和子女征全征明3人。上面还有民国三十八年三十九年领取抚恤金的记录以及七条“领恤人注意”事项。
  看完这两份证明材料,笔者可以肯定的是:这张芝灵就是碑刻上的张光松,因为其妻子文氏和儿女征全、征明碑刻与恤令完全一致,只是牺牲地点“上海”与碑刻“为救国抗日,卢沟桥事变阵亡”有出入,大概是后人记忆或表述有误。查阅《兴安县志》,“张芝灵”有载。在“抗日阵亡将士名录”(见志652页)里,对张芝灵的记录信息,与抚恤令信息完全一致。其他问题,有待进一步核实。
  第二天,表弟又给笔者发来了柳州联系人姓名和电话,联系人是烈士张芝灵之孙张紫贵。晚上,笔者便电话联系了张紫贵,一切疑问得到了答案。
  1962年3月出生的张紫贵告诉笔者:祖父张芝灵,这是他参军时用的名字,之前在家里,按辈分可能用的是张光松。我们只晓得祖父在上海抗日阵亡,具体细节就不晓得了。奶奶和父亲在世的时候,也很少讲祖父的故事。解放后,1950年左右,父亲张征全到贵州省都匀市铁路工务段工作,奶奶就跟过去了。我们一家长期在外面工作,多次因工作调动而搬家,1970年后回到广西,先在河池铁路,1980年后到宜州,1990年后又到柳州,工作这才稳定下来。我们很少回老家,有大事情和清明节祭祖才回去一下。在老家,我们只有五服内的堂兄弟姐妹等亲戚了。
  我奶奶是兴安打渔村人,姓文,是外曾祖文茂生之女,2008年去世,光绪年间出生,享年100多岁。关于打预立碑一事,我记得有,大约是1997年,是叫村里堂兄弟帮忙办理的。后来2009年竖碑,又是叫村里堂兄弟张紫辉帮忙操办,他多年在外打工刚回,不知有预立碑一事。相隔已经十多年了,因为时间匆忙,我们也忘记了以前打过预立碑了。故2009年立碑时又打了一块新碑竖立了。
  我父亲1996年已经去世,姑姑张征明也去世了。我为长子,有一妹叫紫云,在钦州工作,一弟叫紫龙,在柳州铁路上工作。兄弟姊妹都立业成家,有儿有女,家庭幸福。
  关于烈士遗属的抚恤问题,民国时期有国防部和政府的抚恤令,家属都得到了应有的抚恤;新中国成立后,兴安县人民政府又颁发了烈属证明,给予抚恤;后证明遗失,都匀市革命委员会又给予补发证明,继续享受了政府抚恤和慰问。回到广西之后,在河池时,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50×30厘米)还挂在大门上。
  哦,原来张光松、张芝灵是一个人。至此,烈士的基本情况弄清楚了。
  今年是抗战胜利76周年。历史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让我们记住这位抗日烈士:张芝灵,又叫张光松,兴安严关镇留田村人,牺牲时年仅23岁。
  张芝灵是怎么牺牲的?目前还找不到具体记录。但是,淞沪会战已经载入了中国抗战的史册,并且在上海修建了大型的纪念馆,以铭记历史,告慰英烈,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