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我们如何做好胃癌防治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肖绪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在深圳打工的小唐,25岁,间断上腹胀、胃口不佳前来就诊,2月前在深圳做了胃镜,提示胃溃疡。前不久回来过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复查,结果胃镜发现胃体溃疡较前增大,胃腔僵硬,皱襞粗大,活检结果提示:印戒细胞癌。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有恶性腹水形成及卵巢转移,是肿瘤晚期,已错失最佳手术机会。如果用化疗,效果也未必理想,预后极差,生存期极短。25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本该享受美好的韶光,却诊断晚期胃癌,这让小唐的生活顿时陷入了黑暗之中。其实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所以在这里结合专业和指南与大家科普一下如何做好胃癌防治的知识。
  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位居世界第一,根据陈万青等人发布的中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我国2015年新发胃癌病例67.88万例;死亡49.8万例;平均每天死亡1364例,几乎每分钟都有一人死于胃癌!其中男性新发47.77万例胃癌,死亡33.93万例。女性新发20.14万例胃癌,死亡15.87万例。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群,45岁开始高发,60—74岁年龄段发病和死亡最高。但是也不乏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种风险因素的叠加,往往会增加患胃癌的概率。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不能,比如遗传因素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它,及时干预处理。胃癌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在胃内定植反复导致胃内炎症,进而导致胃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大约70%的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导致,这也是我们防治的重点。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40%的胃癌发病率。另外年龄是另外一个因素,年过40后,人们患胃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大多数诊断出胃癌的患者都在50岁以上。饮食是另外重要因素,摄入大量熏制食物、腌鱼腌肉、加工肉类烧烤和腌制蔬菜的人往往会有更高的胃癌风险。腌渍食品中常常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某些细菌 (例如幽门菌)转化后会形成导致胃癌的化合物。不良习惯,如吸烟的人胃癌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尤其是对胃上部靠近食管部位的癌症。另外有家族史的人,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6倍。所以这类人要在更早进行筛查。
  对于胃癌我们如何筛查呢?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病人一级亲属: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在检查方法上,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血清学检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G) 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HP感染检测(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碳13/14呼气试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另一个更重要的筛查手段就是胃镜。胃镜+活检是目前诊断和发现胃癌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内镜医师水平也逐渐成熟。由于普通胃镜会有不适感,所以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无痛胃镜和舒适内镜检查技术,使胃镜检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舒适的检查。对于可疑病变可行高清内镜精查,不但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范围、组织病理学等信息。目前通过胃镜精查(放大、染色、NBI+活检等先进技术),能发现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并且能开展镜下早癌治疗术。我们提倡胃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总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关键在于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早期胃癌的筛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