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走近罕见病

——认识肌萎缩侧索硬化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6日    来源:桂林日报

□王玉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内科)
  罕见病其实并不少见,目前全球发现的罕见病约有7000多种,有超过3亿人患病,只因每一种罕见病的发病人数相对较少,故而很多罕见病不为人所熟知。像瓷娃娃(成骨不全症)、玻璃人(血友病)、狼人症(先天性全身多毛症)、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月亮孩子(白化病)、渐冻人(肌萎缩侧索硬化)、吸血鬼症(卟啉病)等罕见病,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但大多对其并不熟悉,这不利于患者的及早就医、诊断及治疗。因此,我们应注重罕见病的科普,关注罕见病,点亮生命的色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种“感觉身体被冻住一样”的罕见病——肌萎缩侧索硬化。
  “渐冻人”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医学上称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它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损害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肌肉功能逐渐丧失,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被称作“渐冻人”,每年的6月21日是“世界渐冻人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同时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也让渐冻人症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
  肌萎缩侧索硬化病因不明,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其余为散发个体。男女患病率比例约为1.2~1.5:1。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 2/10万~3/10万,中国的数据则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地区,发病率约为0.6/10万。一般发病后平均3~5年死于呼吸衰竭,但有5%~10%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
  肌萎缩侧索硬化通常缓慢起病,进展加重,临床表现主要有:
  1.肌无力与肌萎缩: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最明显的症状。疾病开始时多为一侧或双侧手指动作笨拙、无力(少数病人肌萎缩、无力从下肢或躯干肌开始),而后手部小肌肉萎缩,双手可呈鹰爪状,逐渐累及躯干、头颈、面部及咽喉部肌肉,相应肌肉出现萎缩、无力,逐渐导致行动困难、言语含糊、咀嚼无力、吞咽困难、呼吸费力、呼吸衰竭等症状,但眼球活动及排尿、排便一般不受影响;
  2.肌束颤动:受影响的肌肉部位可出现明显的肌束颤动(俗称“肌跳”);
  3.锥体束受损患者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下肢肌肉僵硬,病理征阳性;
  4.可有主观的感觉异常如麻木不适等,但查体一般无客观的感觉障碍;
  5.部分患者可有发作性、无法随意控制的“强哭强笑”(无故哭笑);
  6.其他症状:约20%~50%的患者可有智能减退,5%~15%患者可进展为痴呆。
  肌萎缩侧索硬化常常起病隐袭,早期易被误诊,可误诊为颈椎病、椎管狭窄症、平山病、肯尼迪病、重症肌无力、脊髓炎、脊髓肿瘤等。该病确诊有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萎缩、肌无力、肌束颤动等)、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测定+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及脊髓磁共振等)、腰穿脑脊液检查及肌肉活检等。
  肌萎缩侧索硬化目前尚无法治愈,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主要治疗措施有:
  一、药物治疗:1.利鲁唑:它是目前唯一证实可以延缓该病进展的药物;2.其他药物如依达拉奉、多种维生素以及对症治疗的相关药物;
  二、营养支持:采用均衡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少量多餐,进食软食、半流食;吞咽明显困难、进食呛咳时,可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或插胃管、鼻饲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三、辅助呼吸:当患者呼吸肌无力时,应监测肺功能和血气,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四、综合治疗:神经内科、心理科、康复科、呼吸科、消化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协作,同时护理人员、患者家属等一起参与,共同维护患者健康。
  注意事项:
  1.对于已确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应定期随访,同时避免熬夜、劳累、呼吸道感染、抽烟、饮酒等有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
  2.患者及家属不能有病乱投医,要积极面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照料及陪护者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注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及恐惧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