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03版:综合新闻

04版:悦读

返回 2024年07月21日

修炼“自解”的内功心法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21日     
  □刘平安

  经历了些事,发现要人理解自己,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也突然明白“人不知而不愠”的真正含义,面对别人不理解,不怒不忿,先要自己理解自己。
  为什么总是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呢?许是太孤单,没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没人和自己感同身受,便觉孤独,堵得慌。实际上,要处理的不是自己和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和自己的问题。自己说通了自己,自己就能理解自己了,很多事就释怀了。
  这几年身体变差,动了大手术在老家医院做康复,静养期间总是回想以前的事情,想想要是不那么做或许不会出问题,可能对别人也造成了伤害,应该更有人情味些,多留些余地给别人,非常懊悔,真想找个人说说。转念一想,说了又能怎样呢?事情发生,无法扭转,我宽慰自己,那个情况下,看不清事件全貌,无法知道产生什么系列影响,条分缕析,发现那时所做的决定,是当时能做的最好的决定,于是一切都释怀了。我懂得了,理解,还是在于自己,自己理解自己了,一切都不会纠结拧巴。
  我想,自我理解就是先闭嘴,专注自己的生活。刚工作爱跟家里发牢骚,只能迎来一顿数落,想着面对烦人的工作谁都会抱怨几句,觉得委屈,后来明白,父母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们听了也心烦。跟父母沟通几次后,不想再寻求任何理解了。于是我憋着一口气,跟所有觉得我做不好工作的人较上了劲,开始专心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琢磨从哪里开口子入手,口子开好了要怎么往下推进。就这样我的工作越做越顺手,也“打脸”了对我冷言冷语的人。闭嘴不谈,不会想着那些想吐槽一番的事情,不会想去倾诉和被理解,不会遭遇不解的气愤与苦恼,会让人更专心手头上的工作,也更容易做成事情。
  自我理解或许就是专注自己的所爱。现在我很喜欢跟着感觉走。感觉是很主观的,有时候这些感觉底下才是真正热爱的东西。有段时间我管单位公众号,对冷冰冰的会议通报实在没有太大兴趣,每次写通报总会出问题。那会儿我早在心里计划着做一些专题推送,起初部门的人觉得我通报都写不好,怀疑我能不能做好,但我说干就干,写好底稿,找同事要来他们最好看的照片,找单位里有播音水平的同事录音,再写个编者按,一份青年风采专题推文很快就出来了。同事们很喜欢,直夸我做的有特色,让我继续,他们想看。后来,这个专栏固定在每周五下午推送,同事们开车回家听着电台播音风格的本周大事、先进同事事迹,对单位很有归属感。这个充满人情味的专栏,也让同事们好奇下次会是谁登上我的板块。看到自己想做的事,在手中一步步实现,很欣喜,很满足,便不会再寻求他人的理解与认同,也不会因不被人理解而羞愧恼怒。我很少发私事和想法在朋友圈里,被调侃朋友圈不真实。我很少和人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我知道,与其渴望他人理解,不如“自解”。
  他人有时无法和自己感同身受,那不是他们的错,成长背景不同,自己经历的事别人无法经历,所以不要向外求解,要向内探索,自己理解自己了,不内耗了,一切都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