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社会

04版:读桂·社会

05版:读桂·社会

06版:八桂热点

07版:国内关注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文娱关注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6月27日

皮薄馅大 口味正宗 新鲜健康

篦子园社区这家馄饨店
有街坊钟爱的“老味道”

桂林晚报      2025年06月27日     

  皮薄馅大的安庆馄饨。

  小店门面。

  江新羽在包馄饨。

  小店地址(导航软件截图)。
  在秀峰区篦子园社区,有家没有醒目招牌的小店,小店20年来坚持为居民带来地道的安庆馄饨,薄薄的馄饨皮包裹着鲜嫩的肉馅,在紫菜汤底中轻轻浮动,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成为不少人清晨最温暖的期待。

★推荐理由 馄饨皮薄馅大挺实在
  这家馄饨我从十几岁吃到现在,一直都是那个味道。馄饨皮薄馅大,皮透亮得能看见馅,吃进嘴里满是鲜香,馄饨现包现煮,吃的就是这份实在。
  ——家住西山路南巷的陈女士  

★记者探店 隐于小区的舌尖美味
  日前,记者按照市民的推荐,来到这家位于秀峰区篦子园小区61栋的安徽皖庆馄饨店。小店不太好找,也没有醒目的招牌,但坐在店门口大快朵颐的食客依然不少。
  走进店内,老板老江正专注地包馄饨。老板介绍,店铺每天清晨6点起营业,到下午4点闭店。店内除了招牌馄饨、馄饨面,还有蒸饺、水饺、小笼包等,售价4至10元。
  谈及自家的馄饨,老板直言这是地道的安庆风味,为了保证馄饨的最佳口感,他们在食材挑选上格外用心:“我们安庆馄饨,形态小巧玲珑,宛如猫耳朵;馅料饱满紧实,用新鲜前夹肉,八分瘦两分肥,既保证馅料的细腻口感,又避免肉质过于柴硬。每斤面粉制成的馄饨皮数量大约在150张,这样的比例才能确保皮的厚度适中。”
  记者点了一份馄饨。一挑、二折、三捏,老板手法娴熟,迅速包好馄饨,轻轻放入翻滚的沸水中。没多久,馄饨一个个浮起,呈半透明状。老板眼疾手快,用捞勺轻轻一捞,顺势将馄饨倒入碗中,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馄饨新鲜出炉。眼前的馄饨清澈透亮,个头匀称,在汤中轻轻晃动。趁热咬上一口,鲜香在口中瞬间散开,肉馅丰腴,搭配一口鲜香的汤汁,清香与嚼劲相得益彰,一碗下肚,唇齿留香,丝毫没有油腻感。
  老板表示,自家馄饨的调味料走家常路线,目的是最大程度保留馅料的原汁原味。制作汤底时,仅放盐、胡椒、酱油、香油等进行基础调味,此外还会加入紫菜,为馄饨增添别样的鲜美。

★小店故事 “新鲜健康”让生意长盛不衰
  老板江新羽来自安徽安庆,他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安庆的馄饨都是扁担挑着卖的。一头的锅内馄饨翻滚,另一头是个抽屉,里面码着馄饨、碗勺和调料。食客们买完就坐在路边吃,一口下去,温热鲜香顺着喉咙滑入胃中,那滋味就是我们童年最温暖的味道。”
  江新羽告诉记者,自己来桂林已有20多年。“当时亲戚说很多老乡在桂林卖馄饨蛮受欢迎,所以邀我们过来一起做。”在安庆,馄饨从小吃到大,包馄饨也是人人都会的手艺,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于是,江新羽便来到篦子园开了这家馄饨店。
  当被问到小店为何没有招牌时,江新羽笑着摆摆手:“以前想过要做,后来觉得没必要了,一直到现在,我们靠的就是食客们的好口碑。”如今,小店每天能卖出两百多碗馄饨,生意十分红火。“经常有人特意跨越半个桂林城来吃。”谈及小店为何能数年如一日地生意兴隆,江新羽认真地说:“我觉得是健康和新鲜。”
  江新羽说,每天清晨5点天还未亮,自己便会去菜市场,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仔细挑选当天要用的新鲜蔬菜和肉类。相比普通商贩,他更青睐农户自家种植、养殖的食材,他觉得这些食材更新鲜、更天然。为了让食客吃得健康安心,他们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新鲜健康”这4个字,正是小店生意长盛不衰的秘诀。
  在不少人看来,这家小店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有人觉得环境简陋,可也有人跟着吃了20年。谈及未来,江新羽表示:“打算钻研钻研,再增加些炸酱面之类的品类,给大家更多选择。”  
  记者刘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