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宴天不寒
桂林晚报
2024年11月08日
■唐占海
我们老家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不过我家每年立冬不仅要吃饺子,还要很隆重地准备一桌宴席。这桌宴席非常丰盛,素菜、肉菜都有,饺子是最后上桌的主食。
我家立冬大摆宴席,还会把祖父、祖母请过来,很有仪式感。以前父母以种庄稼为生,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漫长的忙碌和辛劳之后,终于到了安闲的冬天。立冬的宴席,既是对我们辛劳付出的犒赏,也是庆贺秋天丰收的仪式。除此之外,这桌宴席还是冬天温暖的打开方式。
那时生活条件有限,但母亲每年都会把立冬宴做得丰盛无比,几乎可以媲美年夜饭。秋天收获的玉米、大豆、白菜、萝卜、花生、南瓜、苹果、梨之类的,都要以美食的形式呈现出来,热热闹闹地摆上餐桌。满桌花红柳绿,看上去就像把秋天浓缩在小小的餐桌上一样。当然,肉类必须有,有了“硬菜”打底,这桌菜肴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菜、聊天,最后以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收尾,心满意足。我们享受着丰收果实的香甜,也享受着辛劳之后的悠闲,觉得日子这样过才真叫有滋有味呢。
岁岁秋去,年年冬来,立冬宴总会如期而至。多年里,我们习惯了在立冬这天享受一桌美食。如今我们举家在异乡生活,但依旧保留着在故乡时的习惯。我的母亲和妻子一大早就去买菜。每年的这个时候,她们俩总是喜滋滋的,仿佛即将到来的冬天不是什么寒冷难熬的日子,而是值得期待的幸福时光。
立冬的饺子是必须要准备的,饺子的形状像耳朵,立冬吃饺子,冬天不冻耳朵。在我的家乡,立冬和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而且都说是吃了就不冻耳朵了。我觉得立冬的饺子还有一层含义,饺子的谐音是“交子”,就是季节交替之际,期待未来会交好运。立冬的饺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把秋天和冬天连接起来,也把温暖传递下去。以前我们只吃白菜馅饺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吵着吃虾仁馅饺子,鱼肉馅饺子。母亲和妻子不嫌麻烦,光是馅料就准备了四种。
我家的立冬宴上,羊肉炖萝卜是压轴硬菜。立冬后要开启“冬补”模式,羊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妻子一边收拾着羊肉,一边说:“今天买的羊肉真好,一会儿做出羊肉炖萝卜,肯定特别香!”儿子说:“妈,你这样一说,我都流口水了!”我看了看妻子写的菜谱:素菜大拼盘,清炒地三鲜,蘑菇炒山药,花生煲猪蹄,红烧排骨……我的口水也出来了。
母亲总说,日子就该这样过!是啊,有紧张也有舒缓,有付出也有享受,有辛劳也有奖赏。立冬开宴天不寒,吃过这样一桌丰盛的美食,冬天的美好和温暖就会永驻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