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毅非虚构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在桂林举行
桂林晚报
2024年11月05日

研讨会现场
本报讯(记者刘琪 文/摄)11月3日,由桂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桂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桂林学院传媒与新闻学院共同承办的“唯真·唯实·唯美·唯善——钟毅非虚构文学作品创作”学术研讨会在花园假日酒店召开。来自桂林各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桂林本土记者型作家钟毅在非虚构文学领域的成就和作品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钟毅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导、桂林学院传媒与新闻学院院长,他在电视创作领域屡获殊荣,包括荣获“中国电视奖”和“金鹰奖”等。同时,作为作家,他在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悉,非虚构文学创作涵盖了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回忆录、历史叙事等多种文学体裁。它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蓝本,通过文学手法进行精心雕琢,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记者出身的钟毅,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平凡而深刻的主题,通过深入的调研和细致的观察,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他又善于运用艺术手法,将真实的故事和人物进行艺术加工,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迄今为止,他已著有散文集“兴安记住乡愁四部曲”,以及《血铸山河——桂林抗战实录》《桂剧三百年》等20余部专著,总计字数近300万字。其中,《广西著名古建筑志》荣获2009年度中国出版金奖,四集影视文学剧本《象山水月》斩获了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此外,他还在区内外报刊上发表了50余万字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游记等,他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情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宣传桂林、传承桂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纷纷对钟毅在非虚构文学创作上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桂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何绍连表示:“钟毅的作品展现了他对桂林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提升了历史资料的可读性。同时,作品文字优美生动,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作品不仅艺术价值极高,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此次研讨会,我们进一步探究了新闻与文学的关系,并为推动非虚构写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