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社会

04版:读桂·社会

05版:读桂·社会

06版:八桂热点

07版:国内关注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情感·故事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8月15日

市教育局首次在暑假组织“趣学营”活动志愿队

暑假里的教师志愿者获“点赞”

桂林晚报      2024年08月15日     
  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如何让孩子在假期中过得充实又有意义,是很多家长常常思考的问题。为了丰富学生们的假期,今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特意组织了一批教师志愿者,在暑期走进社区开展“趣学营”活动。
  活动中,老师们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利用自身特长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学到不少知识。
   学校老师积极参与
  上周三下午,一场“浮沉子的探究与制作”科技实践活动在秀峰区解西社区开展,李玉华老师通过一场魔术般的演示,向十几位社区的小学生展示了有趣的物理浮沉现象。展示过程中,矿泉水瓶中的物体随瓶身的挤压时而上浮、时而下沉,奇妙的现象引起了在场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李玉华是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与创新组教研组长,这个假期里,还有不少老师也和他一样,利用空闲时间走进社区,给学生们带来了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市教育局德语科工作人员介绍,去年9月,桂林市中小学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全面启动。志愿服务活动主要覆盖课后延时服务、信息技术、校园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家庭教育指导、教育政策咨询、法治知识宣讲、教育捐资助学等八大教育服务领域,由学校老师等群体组成的“八大志愿服务队”也同步成立。
  “今年6月,我们策划了‘桂林教育志愿服务之社区暑期趣学营’活动,计划在假期里开展30场公益课程。”该工作人员介绍,教育部门随后与社区沟通,了解他们对哪些活动感兴趣,并根据社区的需求联系相应的志愿者,“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暑假举办志愿服务活动,消息发出后,志愿者们踊跃报名,有20位学校教师参与到了暑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记者了解到,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教师来自桂林各个中小学校,包括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桂林市平山小学、桂林市复兴学校、桂林市第十一中学、桂林市第八中学等,他们当中有语文、数学等主科的教师,也有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的教师。这些老师有的是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也有人已经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除了学校老师之外,参加“暑期趣学营”的还包括非遗传承人以及书法、航模协会的志愿者。

   家长学生赞不绝口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暑期趣学营”自从7月中旬开展以来,目前已经举办了20多场,活动主题包括窗花剪纸、书法训练、无人机科普、航模科普、团扇制作、趣味阅读、扎染等。
  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信息中心主任陈迎春是“暑期趣学营”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学校信息中心的6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暑期趣学营”,“暑假我们在社区开展了‘小小无人机·放飞少年梦’无人机科普社区行活动,除了老师,平时跟着我们做无人机项目的十几位同学也参与其中。”
  12日上午,记者在桃花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陈迎春以及他的同事邓超、张杰麟正在给社区的20位孩子讲解无人机相关知识。讲解结束后,清风实验学校的6位同学还进行了无人机表演。
  “这种活动能学到很多知识,又很有意思,比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好多了,小孩也很喜欢,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参加。”家住桃源居的阳先生也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
  桂林市平山小学莫叶斌老师在这个暑假中策划了3场活动。“我们主要讲的是橡筋模型直升机,这也是桂林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中的一个参赛项目,具有一定实用性。”莫叶斌是桂林航空模型运动协会教练,他的活动都围绕航模开展。
  “考虑到社区中的孩子有大有小,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收获,所以我们各方面的知识都会提及,年纪小的孩子能够被激发起兴趣,也能锻炼动手能力,而高年级的孩子就能学到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莫叶斌说,每次活动中他都会准备好剪刀、双面胶、航模散件,并给孩子们讲解飞机的结构原理、航空理论、气象知识等。
   学完理论知识后,他也会教孩子们如何制作航模,并指导他们放飞。“孩子们对这些知识都很感兴趣,也会对我们提很多问题,这种‘家门口’的活动还是挺受欢迎的。”

   以后还会继续参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老师都是首次在假期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活动有趣又有益,能够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
  除了本次暑期活动外,陈迎春此前也参加过不少志愿服务活动,“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对这种科技活动、科技项目的接触、了解、认知还是太少了,但从他们的反应中我也能看出大家对这方面知识的一种渴望,这也让我感触挺多的。”陈迎春说,自己有义务利用一技之长尽量多开展这种科技项目的活动,推广和普及相关知识,“今后如果还有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也很愿意继续参加。如果能给孩子们一个长期性的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
  邓超也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很有意义。“对于社区的孩子来说,他们能通过这种形式学到新的知识,而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能在这种志愿服务中得到锻炼,不仅会对项目本身更加熟悉,也能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
  “平时我们在学校里教学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年龄层的孩子,但社区里各种年龄的小孩都有,参加活动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教学实践,能积累更多教学经验。”在李玉华看来,这类志愿服务活动除了能拓宽更多孩子的眼界之外,对于老师也挺有意义。
  市教育局德语科工作人员介绍,自2023年4月试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来,目前全市共举办了143场志愿服务活动,已有175位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其中有98位是学校老师,活动惠及中小学生15945人。
  该工作人员表示,桂林市中小学教育志愿服务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类是教育志愿服务暨“春雨·公益课堂”,教师志愿者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社区给同学们进行作业辅导、课程答疑等,另一类以兴趣类课程为主,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趣学营”活动。目前,桂林市中小学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平台上,总共登记了1041位教育志愿者。接下来,教育志愿服务暨“春雨·公益课堂”将在市区全部城区铺开,兴趣课程方面,教育部门也鼓励学校老师等积极走进社区,将这些志愿服务做成长期长效的巡回活动。
  记者唐霁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