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读桂·关注

04版:读桂·热线

05版:读桂·热线

06版:读桂·热线

07版:读桂·民生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风物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5月17日

《启航!大运河》下周五开播

让千年运河文化“流动”起来

桂林晚报      2024年05月17日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5月24日起每周五20:30,由江苏卫视打造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将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智慧与雅趣的缤纷碰撞中,开启一场纵贯千年、横跨南北的“运河文化巡游”。

  助力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近日,江苏卫视二季度重磅打造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在南京举办启动仪式。
  江苏是大运河的生长原点,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也是运河遗产资源最为密集的省份。江苏60%的人口沿运河而居,大运河记录着千年岁月里漕运的辉煌,也见证着江苏这个运河大省的发展变迁。
  《启航!大运河》将通过“国运命脉”“漕通九州”“工业摇篮”“文脉汇流”“拓展文明”等十个主题,围绕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清晰勾勒大运河从起源到发展的脉络,挖掘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展现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助力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江苏卫视总监王希表示:“我们希望借由《启航!大运河》节目作为传播载体,深入阐释了传承、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现实意义,为一脉相承的‘运河精神’写下生动注解,同时也代表了江苏卫视在做优‘人文综艺节目带’上的主动破题。”

  让运河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节目精心组了个“高端文化局”,特别邀请到单霁翔、西川、梁周洋、张谨、张鹏等多位名家。他们将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以历史、文学、经济、社会、建筑、艺术等多元视角解读大运河,帮助观众以更有趣、亲切、快速的方式,走近大运河。
  作为中国大运河整体保护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单霁翔对大运河观察了很多年,也行走了很多年。不仅如此,他在故宫博物院担任“看门人”的多年间,一次次追溯着他所看护的“紫禁城”是如何从大运河上“漂”过来的,并写下了《大运河漂来紫禁城》等名作。此次重走大运河,单霁翔不仅想要把满腹的运河故事讲给观众,也希望把更多新的发现,融入相关著作。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梁周洋,是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的曾孙女。她环游过六大洲、75个国家,充分领略了西方建筑的特色。节目中,她将用独特的东西交融的建筑视角,以及细腻的女性视角,解读大运河如何孕育出一座座辐射着生命热力的城市。
  作为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和管理规划编制总负责人,张谨曾带领团队脚勘步量,上下求索,追寻大运河的脉络。在她看来,申遗成功后中国大运河折射的活力和创造力,更加值得深入挖掘。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同样对大运河文化如数家珍,“我家在陕西,距大运河很遥远。生活在内陆的年轻人,可能和大运河的情感链接不那么足,我希望通过《启航!大运河》,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认识到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魅力。”

  借助全新AI技术
  此前的发布会上,不少观众已经一睹了《启航!大运河》匠心独运的视听创新:借助AI和现实增强等技术,创作团队对自然风光、历史文物、非遗文化等进行了数字化的复原及呈现,使静态意象成为了可亲可感、可游可赏的活态景观。
  首期节目中,就有多个不容错过的场面。例如,嘉宾们在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一览旖旎风光时,节目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展现大运河的未来景象,更现代的场馆、更先进的船只……令人获得一种“未来已来”的神奇体验。再如,张鹏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给小朋友们讲解历史时,节目辅以CG动画,将“张巡守睢阳”的故事生动呈现了出来。

  打造“云上博物馆”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为每一个走进其中的人构筑一道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启航!大运河》的愿景。为了用新技术、新形态、新模式将传统文化更轻巧地传递给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启航!大运河》还将特别打造一个“云上博物馆”,嘉宾们在沿途搜集的照片、视频等一手信息,都将融入其中,帮助大家用更多方式感受大运河魅力。
  综合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