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要闻·综合

03版:读桂·社会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关注

06版:读桂·热点

07版:读桂·热点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4月30日

上好劳动课,还差哪几步?

——劳动教育新课标实施两年效果观察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30日     

  4月11日,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制作美食。

  4月16日,南京市力行小学的同学们在药植园里除草劳动。

  在厦门双十中学开设的藤编课上,同学们发挥创意编制篮筐。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徐海路幼儿园因烹饪劳动实践课走红网络。幼儿园园长发布至网上的多个视频显示,小朋友们头戴厨师帽,切菜、炒菜、擀面、烙饼等,手艺娴熟。孩子们做起饭来全神贯注,手法有模有样,受到众多网民的点赞追捧,甚至有外省家长带孩子前来咨询入园。
  2022年,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新课标实施两年来,劳动课上得怎么样?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劳动、爱上劳动?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基本开足开齐,
一些劳动课走红“出圈”

  “其实除了做美食,我们幼儿园小朋友学的劳动本领有很多,比如养家禽、编织、缝纫、茶艺、水墨拓印等。”徐海路幼儿园园长张乾介绍,孩子们的劳动以自我服务为主,还有手工类、生活体验类等。
  记者在多地走访看到,各地学校的劳动课基本开足开齐,劳动教育逐渐走向课程化、规范化。以徐州市为例,当地所有中小学校均已配备专兼职劳动课教师,除了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保障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还有500多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区域,开展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
  传统手工艺制作、校园开心农场、厨艺风采展示……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正在融入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
  日前,记者走进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民路小学烹饪教室,一股浓郁的红豆香味扑鼻而来。当天,在烹饪课授课老师章秀的指导下,孩子们正“大显身手”,酥脆可口的红豆派已初具模形,“大厨”们轻车熟路地将摆好盘的红豆派放进空气炸锅,不一会儿,糕点的香气充盈着整个教室。“热气腾腾”的劳动课让该校学生成功“解锁”烹饪技能。现在,对于这些“小厨师”来说,油盐酱醋,信手拈来;切盘摆盘,不在话下;一招一式,学得是有模有样。
  日前,青岛三十九中市北分校七年级(6)班的学生在班主任、劳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快乐农庄第三季·番茄的种植。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了劳动的乐趣。种植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种植技巧,还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理解生命成长的规律。通过这次种植,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生活经验,也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开发了陶艺、刺绣、剪纸、藤编等43门劳动教育课程,编写了4本校本教材。“这些课程都是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根据他们的兴趣开设的,很受学生欢迎。”校长欧阳玲说,以藤编课程为例,孩子们可以自由设计造型、挑选色彩,在老师指导下,慢慢掌握技巧,既锻炼手工能力也考验耐心,还能从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上劳动课容易,上好劳动课难”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一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上劳动课容易,上好劳动课难”,是许多一线劳动课教师的共同感受。
  一些地方对劳动课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学校相关软硬件缺失。“当前劳动课不是升学考试的主科,只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指标。在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影响下,一些学校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明霞说。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劳动教育面临劳动实践场地不足、专业设施设备不全、专业师资缺乏等问题,劳动课多由班主任、体育老师兼职授课,课程形式较为单一。“我们学校开了劳动教育课,但场地实在有限,就没有搞室外活动,几乎都是室内教学。”贵阳市某城区小学一名劳动课教师说。
  一些地方重形式轻过程,劳动教育成表演作秀。西南地区一所城市小学在劳动课上带领学生捉泥鳅,让孩子们体验丰收的喜悦。但这些泥鳅并非由学生喂养,而是学校直接从市场上买来,投放进泥坑的。
  在福建,当地一所小学在天台上搭架子进行“立体种植”。该校一名班主任告诉记者,种植过程基本由老师代劳,几乎没让学生参与。种植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几百字的心得,老师则需要用美篇制作图文展示各个班级的劳动教育成果,又增添了额外负担。
  一些地方校内“热”校外“冷”,劳动作业由家长代劳。一些学校在劳动课后向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如在家炒菜、拖地、养蚕等。江苏苏州皮先生吐槽,有的作业逼着家长当“导演”、做“编剧”,不仅要自己购买原材料、加工,还要记录评价、拍照上传,“忙前忙后操碎了心,比自己劳动还累”。

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劳动课受到社会关注、学生欢迎。多名受访一线教师建议,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和安全保障,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上足上好劳动课。
  一方面,要强化劳动教育的软硬件保障。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以来,各地发布的劳动教育实施意见都包含“安排一定公用经费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性规定,但大多缺乏具体要求,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经费、师资和场地保障参差不齐。专家呼吁,各地尽快明确保障标准,支持学校做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和场所建设、师资引进和培训等工作。
  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劳动教育的安全保障,争取更多家长支持。张乾告诉记者,徐海路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之初,也曾面临部分家长的疑虑:“孩子年纪还小,能学会这些技能吗?有没有危险?”但在尝试探索取得效果后,家长们的顾虑被慢慢打消。
  张乾等一线教师建议,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劳动时间和强度也应适度。学校在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前,要认真排查、清除各种安全隐患,指导孩子规范使用劳动工具,加强学生安全技能与应急能力培养,防患于未然。
  此外,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让学生获得劳动技能才是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树伟坦言,当前对劳动教育的评价还存在重形式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他建议,将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参评结合起来,帮孩子们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