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读桂·热点

03版:新闻故事

04版:读桂·社会

05版:读桂·社会

06版:八桂热点

07版:聚焦中国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情感·故事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4月18日

楚大鼎纪录将被改写!

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18日     

  4月16日,媒体记者在武王墩墓考古实验室内拍摄一件该墓出土的附耳子母口铜鼎。 新华社发

  这是4月16日在武王墩墓考古实验室内拍摄的出土浮雕彩绘漆木构件。 新华社发

  这是4月16日在武王墩墓考古实验室内拍摄的出土竹席。 新华社发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备受关注的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发掘成果首次重磅发布。武王墩一号墓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体现了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中墓室中发现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楚大鼎(铸客大鼎),椁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近四年持续工作
已进入棺室内部发掘清理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北距淮河约10公里。北依舜耕山,南为开阔的平地,西南为瓦埠湖,西距楚寿春城遗址约15公里,南距李三孤堆楚墓约14.5公里。
  寿春城位于今天的淮南市寿县境内,是800年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介绍,以寿春城西南为中、小型墓葬区,城以东为大、中型墓葬区,武王墩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2015—2018年,武王墩墓发生盗掘,此后公安机关追回77件被盗文物。经文物专家评定,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盗掘对地下文物安全构成威胁,2019年,安徽省报请国家文物局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批复同意。2020年,武王墩考古工作正式启动。
  2023年11月,武王墩一号墓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席。今年3月7日,武王墩一号墓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
  记者了解到,目前武王墩考古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对于武王墩一号墓的营建过程、棺椁结构与丧葬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

外围设独立陵园
楚系墓葬最长车马坑亮相

  考古勘探表明:武王墩墓地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四周以围壕为界。
  武王墩一号墓(主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内以武王墩一号墓为中心,周围分布有陪葬墓、陪葬坑、祭祀坑等重要遗迹,紧邻主墓西侧,还发现一处长达147米的大型车马坑,是目前所知楚系墓葬中最长的车马坑。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考古一组组长张闻捷说:“这是我们已知的包括已发掘和已探明的楚墓车马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随葬的大概率是真车马,应该是楚国最高等级的贵族墓葬。”
  一号墓为陵园内规模最大的墓葬,位于陵园中部偏北隆起的高地上,地表以上有高大的封土。封土高出地表约16米,其中发掘出土了铁锸、铁锛、铁矛、竹筐等遗物。
  一号墓墓室口大底小,开口平面是一个边长约51米的方形,墓圹四周有台阶,逐级内收,共21级,台阶之内填充有五花土,层层夯实。考古人员还在填土中发现了铁夯头、铁锸、铜镞、木桩等遗物。
  张闻捷说,台阶墓道的数量对于辨别楚墓的等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一般来说,等级越高的贵族,它的台阶墓道数量也越多。
  考古人员在椁室盖板上发现大量墨书文字,目前已通过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上千个,揭示了重要的墓葬营造信息。

打破多项纪录
出土大鼎“身材”超越楚大鼎

  目前藏于安徽博物院的铸客大鼎俗称楚大鼎,1933年安徽寿县楚王墓出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铜鼎,也是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但这一纪录将被改写。在武王墩一号墓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东1室南端发现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身材”已经超越了铸客大鼎。
  武王墩一号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巨大,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
  专家介绍,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为研究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武王墩的考古发掘,为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未来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关链接
武王墩墓主系何人?

  结合史书记载,以及其他楚墓研究成果,现在考古专家推测,武王墩的墓主可能是楚国考烈王。
  史书记载,战国末期,公元前241年,楚国国君考烈王将都城迁到今天安徽寿县,古代称寿春,楚国在此历经考烈王、幽王、哀王、负刍四代君王统治,直至被秦国所灭。哀王被负刍所杀,当政仅有两个多月;负刍后被秦军俘虏。历史学者通常认为他们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很小。
  上世纪30年代,安徽寿县的李三孤堆墓,发生多次盗掘,出土了国宝级文物铸客大鼎等青铜重器。大鼎重达400公斤,铸造工艺精湛,鼎体雄伟,犹存大国气象,学术界一般认为,李三孤堆墓为楚幽王墓。
  张闻捷说,李三孤堆的墓口只有40多米,比武王墩一号墓每一个边长要少接近10米,整个规模略小一些,所以武王墩墓属于考烈王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但这只是推测,要等器物提取完,根据文字资料推断具体的墓主人。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九派新闻、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