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01版:头版

02版: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03版:读桂·热线

04版:读桂·视觉

05版:读桂·视觉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4月16日

以色列战时内阁存分歧 
未就回应伊朗袭击作出决定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16日     

  4月14日,在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附近,以军战机正在轰炸。据巴勒斯坦通讯社14日报道,以军当天袭击加沙地带中部多个地区,造成至少12人死亡。新华社发
上接10版
■新闻分析
伊朗大规模空袭后
以色列可能采用哪些报复手段?

  遭到伊朗无人机和导弹的大规模空袭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4日已经强硬表态将进行报复。《以色列时报》14日也报道称,一名以色列高官称,将就伊朗进行的袭击作出“前所未有的回应”。
  有分析认为,以军最可能的军事报复手段仍是出动战斗机实施空袭。相比较伊朗在这次袭击中出动的武器类型,以色列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列装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现役的远程巡航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数量也很有限。以军现役的“杰里科2”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在1500—2000公里,“伯利恒2”潜射巡航导弹的射程为1500公里,理论上都可以执行打击伊朗目标的任务,但它们本身是为以色列核弹头研制的载具,更强调高精度,装备数量不多,用来执行常规打击任务并不划算。
  与伊朗不同的是,以色列空军是中东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配备有先进的F-35I、F-15I和F-16等美制战斗机,并在长途奔袭方面屡有战绩,尤其著名的是以空军在1981年“巴比伦”行动中长途奔袭、摧毁了伊拉克在建的核反应堆。不久前西方匿名安全官员曾警告称,如果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空袭,以军可能会轰炸伊朗核设施,包括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布什尔核电站、加钦铀矿和纳坦兹核设施等。但这些核设施分散位于伊朗纵深地区,意味着以军战机必须飞越比当初“巴比伦”行动更远的距离实施空袭,难度要大得多。而且伊朗当前的核设施与重要军事基地大都已经实现地下化,以军想要彻底摧毁这些目标必须使用重型钻地弹。挂载这些重型弹药的以军战机航程将受到很大限制,必须进行空中加油才能完成长途奔袭,进一步加大了空袭的组织复杂度。
  此外,当初“巴比伦”行动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出其不意,而当前以军的报复行动已被全球放在了聚光灯下,失去了“突然性”这一重要优势。
  不过以军出动先进战斗机实施空袭的优势在于伊朗空中力量和防空能力都相对薄弱。由于遭到长期制裁,伊朗的空中力量一直没有更新,最先进的战斗机仍是美制F-14“雄猫”战斗机,从俄罗斯订购的苏-35战斗机尚未交货;伊朗最先进的防空导弹是国产“萨亚德-3”和俄制S-300防空系统,但它们对于F-35I这类隐形战斗机的探测和打击能力存疑。此外,以军的空袭行动还可能会得到美国的情报支持甚至电子战协助。
  有分析认为,伊朗国土面积广大,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具备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特别是无人机和导弹生产工厂及存储基地早就实现地下化、洞窟化分散部署,以色列很难指望通过一两次空袭就能将其摧毁。因此以色列空军擅长的“外科手术”式空袭即便取得成功,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伊朗的导弹能力。

■国际观察
劝以色列“打不还手” 美国打着什么算盘?

  美国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不断“浇油拱火”,但眼下对伊朗打击以色列表现却显示出克制,真的是出于维护和平吗?
  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报复性打击后,拜登在与内塔尼亚胡通电话时表示,美国不支持、也不会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报复打击。
  结合多家美媒的分析来看,美国并不想卷入其中,CNN称,这场袭击是美方“极力避免”的情况。
  更有知情人士向美媒透露,拜登私下表达了对内塔尼亚胡可能会让美国更深地卷入更广泛冲突的担忧。
  舆论认为,这并非出于维护和平,而是为美国总统选举打的“政治算盘”。
  美媒称,拜登拒绝呼吁在加沙永久停火,损害了其在国内的支持率,并削弱了他在关键选区的支持。“拜登不希望美国卷入与伊朗的战争,特别是在他寻求连任总统之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事务教授纳斯尔的话说。
  此外,美国一边呼吁缓和局势,一边却又不断重申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这种做法被批“虚伪且矛盾”。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分析道,美国已经陷入了两个看似相互冲突的“优先事项”的拉扯之间:向以色列提供无条件支持和防止加沙冲突扩大。
  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执行副总裁帕西强调,解决中东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的最佳办法,是结束加沙冲突。帕西表示,“拜登可以采取一条可以明显缓和局势的途径,那就是推动加沙停火”。
  冤冤相报何时了?战争,从来都不是答案。

■延伸阅读
伊朗与以色列的恩怨纠葛:
“影子战争”笼罩两国数十年

  眼下“剑拔弩张”,但以色列和伊朗也并不是一直属于“敌对”关系,伊朗甚至是最早承认以色列的穆斯林国家之一。
  在建国之后,以色列为了改变在中东地区的孤立情况,采取了“外围战略”。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埃里克·科温德斯兰表示,时任以色列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寻求与中东“边缘”的非阿拉伯国家建立关系,其中包括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但在1951年伊朗民选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上台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他率先将英国垄断的石油工业国有化,还切断了与以色列的关系,认为以色列只是为西方在该地区的利益服务。
  科温德斯兰指出,摩萨台主要是想驱逐英国殖民势力,让英国失去对伊朗石油产业的控制,与以色列间关系可以算是其中的“附带损害”。
  两年后,1953年8月1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政变,推翻摩萨台。政变后,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强化自身权力,与美国结成密切关系。
  以色列与伊朗的关系也得以缓和,以色列甚至在德黑兰建立了一个事实上的大使馆。中东媒体称,当时巴列维主要是受到联盟、安全和贸易需求的驱使,在和以色列打交道的时候,很少关心巴勒斯坦人的状况。
  巴列维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中被推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随后伊美关系陷入数十年不和,伊朗也断绝了与以色列的联系,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伊以矛盾中的核心问题。彭博社指出,两方较量大多时候是悄无声息的,就伊朗而言往往是通过“代理人”行动,避免升级为直接战争。几十年来,伊朗与以色列间的“影子战争”塑造了中东的格局。
  长期以来,黎巴嫩真主党以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直接与以色列发生武装冲突,以色列认为这些组织都受到了伊朗支持,这也加剧了伊朗与以色列间的紧张关系。
  另外,以色列将伊朗的核项目视为一个潜在的生存威胁,一再呼吁采取措施限制伊朗获得核武器的能力。福克斯新闻指出,伊朗与以色列多年的冲突由更广泛的地区权力斗争驱动,因为两国都寻求在中东建立影响力。
  如今,两国间的冲突从“影子”走向公开。BBC指出,这是伊朗第一次从自己的领土上直接瞄准以色列,不再是一场由该地区一系列强大“代理人”领导的对抗。伊朗大规模打击以色列后,事态发展将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可预测性的未知领域。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新京报、环球时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