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历年“双11”消费维权案例 市12315中心发布消费提示:
收好这四个“剁手锦囊”
购物狂欢时谨防被坑
桂林晚报
2023年11月07日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大幕已经拉开,如今的“双11”战线不断拉长,从10月底开始,各电商平台就陆续推出“百亿补贴”“全程价保”“凑单满减”等优惠举措,还有多个电商直接打出“血拼”低价,激发着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在接连收到优惠折扣的“信息轰炸”后,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剁手”。
“双11”的优惠都是真的吗?有没有人遇上过“翻车”的情况?为此,市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整理了往年“双11”期间的消费维权案例并发布消费提示,帮助广大消费者在“剁手时”做到心中有数、理性消费、有效避坑、真享实惠。
锦囊一 谨慎囤货 “剁手”前要有规划
案例:去年“双11”期间,市民张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香皂。商家宣传称,该产品不仅可以洗澡,还可以替代牙膏、洗面奶、洗发水,还可以做面膜等。原价2180元100盒,促销价买100盒再送50瓶沐浴露或洗发水。张女士很动心,一口气花了几千元购买该产品。
但收到货后张女士发现,自己在产品的使用期限内根本无法用完这些产品,于是她与商家协商退款,但一直未收到回复。后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商家为消费者作退货处理,但需消费者承担退货邮费。
提醒:在面对“双11”的打折促销宣传时,很多消费者会因为价格便宜而下单囤积。市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保持理智,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建议消费者在“剁手”前先清理家里的存货,按需补货。对于日用化妆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有保质期的商品,应该谨慎消费,尽量少囤货或者不囤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锦囊二 直播抢购 围观时保持冷静
案例:日前,市民谭先生添加了某带货主播的微信,“双11”期间,谭先生在该主播直播间看中了一双鞋子,最后双方通过微信进行了交易,谭先生给该主播转账了599元。收到快递后,谭先生发现鞋子货不对板,怀疑是假货,并于当日通过微信联系该主播,但发现微信号已被对方拉黑,维权困难。
提醒:当前,直播带货热度持续不减,但带货主播“翻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市12315中心提醒,消费者在观看直播时,面对主播营造的货品稀缺、不买就亏的氛围,很容易跟风冲动下单。建议消费者观看直播时理性理智,克制冲动,尽量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度高、口碑好的购物平台和商家;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主体信息、功能功效、价格质保等情况,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直播间商品的相符性;在购买后及时截屏或录制商品的广告宣传、直播画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以防止商家下架直播视频而无法维权。
为保障财产安全和交易记录可寻,市12315中心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不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不要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者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避免发生售后服务无保障的情况。
锦囊三 商品收货 售后时限要把握
案例:市民李先生去年在一家网店购买了一台4600元的洗衣机,购买时商家答应赠送一款小型吹风机。因“双11”期间购买的物品较多,李先生收到商品后没有及时进行核对便确认收货。过了几天,李先生才发现没有收到赠品,遂联系店方,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最后,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该商家已为消费者补发赠品。
提醒:市12315中心提醒消费者,“双11”期间,商家销售量成倍增长,商家可能会出现商品错发、漏发的情况,建议消费者下单后关注快递、物流信息,若出现不能按期发货、物流配送时间延长,长时间未收到商品的情况,应及时点击“延长收货”,以免系统“自动收货”。消费者收货时应先查看购买商品的规格、数量、赠品等是否与订单一致,一旦发现商品或赠品出现问题,应尽快与商家或平台联系,把握好退换货的时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售后维权纠纷。
锦囊四 理性消费 如遇纠纷及时维权
最后,桂林市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广大消费者,面对大促应理性消费,留意促销规则,当心消费“套路”。
“双11”购物节期间,商家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如满减、折扣、赠品、预付定金等,但很多优惠都有使用条件、方法限制。因此,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货比三家,不仅要对比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充分比较、了解各种优惠的限制条件,以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最终选择信誉度高、质量可靠、优惠的商品进行购买。消费者尤其要对“一折秒杀”“清仓甩卖”等超低折扣商品认真辨别,不要被“高额返利”“全额返现”等宣传所诱惑而盲目消费,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做到科学、理性消费。
选购商品时,消费者还应该仔细阅读商家促销活动规则,对于不明之处应及时向商家或平台客服咨询。针对预付定金的商品,要详细了解预售规则、商品介绍、赠品信息、发货时间、退换货规则等。提前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化,避免落入商家“先涨价再降价”的消费套路。
网上购物后,消费者要妥善保存原始购物凭证,促销活动截图、商家承诺截图、与卖家的聊天记录、订单记录等相关证据,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在与卖家、交易平台协商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拨打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热线进行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投诉。
记者周子琪 通讯员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