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美美与共和谐共生·桂林艺术节

03版:02、03

04版: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

05版:读桂·社会

06版:读桂·关注

07版:读桂·关注

0809版:读桂·社会

10版:读桂·社会

11版:国内关注

12版:深度国际

13版:燃情体育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10月31日

芦荡农事

桂林晚报      2023年10月31日     
  ■鲍安顺

  芦花似海,那芦苇显得苍老了之后,叶子不再翠绿,秆子粗壮结实,就必须挥动镰刀收割了,那是早年的芦荡旧事。如今机械收割,割起那近三米高的芦苇来轻松了许多,不仅少耗费体力,也不用蹚着淹没了膝深的冷水。
  那时冬天,我们当时不叫割芦苇,而叫打苇子。将芦苇从根茎处割下,然后打成一捆一捆的,绑得整整齐齐,像笔直而结实的竹晒帘。寒风凄冷,江水刺骨,可是干活的大人们个个生龙活虎,竟然还有人把千斤重的一捆芦苇弄回了家。那个力大如牛的小伙子,如今老眼昏花时还对此沾沾自喜,那是他人生最辉煌的回忆。
  “天气冷,农闲打芦苇,芦苇长又粗,一车芦苇一车袄。”好像老人们这么说,虽不押韵,意思却很鲜明。那时,家乡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必须拼命干活才能继续活着。我看那些打苇子的人,鞋子破烂不堪,仍然咬着牙整整坚持了一个寒冬。
  打回家的芦苇是个宝贝。心灵手巧的人,可以把它编成“芦席”,一种编得精致的席,又叫“凉席”,可作床上铺垫。手艺人编席子,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用碾子压平,双手上下翻飞制成了芦苇篾条,然后编织成光洁滑溜的芦苇席、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另一种“芦席”,正方形的粗糙之物,用以做房屋的墙,那叫“芦席墙”。小时候,我家搬过十次,记忆中所住的房屋有八间都是芦席墙的。它也可作房顶上的屋笆,也叫“芦笆子”,上面盖上麦草或红瓦,就是可以遮风挡雨的新居了。有人是编织能手,编出了极美的图案,那人说,别看芦苇是野草,也是通人性的。会者,得心应手,巧夺天工;不会者,只能编做墙的货色。那时,能编一张炕席的高手,是很受人尊敬的。
  芦苇花也很珍奇,夹上细布条和着稻草搓成绳子,可以编成靴,制成鞋,在鞋口边缘缝上布条,可以防止鞋磨坏袜子和硌脚。芦苇秆可当柴火煮饭,也可以编成晒帘,放在太阳下可以晒萝卜干、咸白菜、腌制鱼肉等。芦苇叶子,碧绿宽大,还可以裹粽子,那粽子淡淡的清香,特别好闻,也好吃。
  那都是陈年旧事了。后来,那些收割的芦苇,码成垛子,一垛一垛地装上车后,大量运送到造纸厂作了造纸的原料。如今,那些芦苇荡里的农事,大多消失了,仿佛在人间蒸发了一样。
  其实,芦苇浑身是宝,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无一不能入药。芦根与芦茎,还可做生物制剂。芦茎编织的工艺品和生活制品,在许多地方,成为农家挚爱的兴盛产业。从古至今,芦苇为人类所造福的事实,是说也说不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