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桂林细说不一样的“观音阁”
桂林晚报
2023年10月25日

观音阁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定时巡逻和入户。观音阁社区供图

观音阁社区每年都会组织工作人员慰问社区老党员。观音阁社区供图
豆腐社、百纺、大米厂曾汇聚于此
上接06版
虽然老一辈人提起观音阁这一带,都说以前是郊区,甚至时不时还能碰到几个坟包,但这也意味着这一片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杨金榜回忆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观音阁一带也越来越热闹,不断有单位、工厂进驻。观音阁社区毗邻清秀社区,清秀社区当时有桂林机械厂、桂林冶金机械厂、桂林市芦笛盆景厂等单位,如果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秀社区一带是桂林城北的重工业集中区,那观音阁一带则是桂林城北生活物资的集中地。附近居民记得,当时芦笛路一带有粮油机械厂、百纺商城、大米厂,还有隔壁社区的冷冻厂等。其中百纺商城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据资料记载,芦笛路的百纺商城在1996年开业,主打百货批发,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锅碗瓢盆,商城里一应俱全。就仅仅一个商城的纺织品部,就能供应纯棉、涤棉、化纤等面料,同时还能供应医院用布、劳保服装等特殊用布。杨金榜说,那时候的百纺就是桂林城北居民的“淘宝”,日用品基本都能在这里买到,不愧“百”字一说。
居民韦阿姨还记得,“当年在南二巷曾经有大米厂、豆腐社。”韦阿姨说,除了这些,她还记得观音阁社区以前还有一个食品公司,这些公司工厂基本也集中在南一巷附近。居民杨伯伯也验证了韦阿姨的话,他说食品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从解放桥搬到观音阁的,在这里有两处办公地址,一处在中山北路上,一处在芦笛路南一巷,食品公司主要卖牛肉、猪肉等,现在食品公司的办公地点又搬到了乐群路一带。
可能是物质的丰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如今在观音阁社区,你还能看到一家老的电影院。虽然外观已经有些陈旧,但门头和内部还保留着以前的样子,仔细找找,在一些设备上还能看到过去海报印刷字样。韦阿姨回忆说,以前这里非常热闹,如果有电影演出,大家就要排队买票,队伍就直接排到了中山北路上。现在再看这一处电影院,时光仿佛在这里打了一个盹儿,不经意间还能感受到当年的热闹。
创建美好社区 共享平安和谐
有老居民回忆,观音阁社区大多是开放式居民区,周围道路又是阡陌相连,以前这一带的治安状况不太好。社区也着重在这方面下功夫进行管理和治理,社区组织了一支巡逻队,每天都在辖区内巡逻,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沟通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杨金榜也是志愿巡逻队的一员,他说巡逻队出来巡逻,每天都会走遍社区的边边角角。
平安和谐是居民们的心愿,也是观音阁社区努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观音阁社区以居民们的心愿为出发点,在叠彩区政法委、叠彩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确立了“党建引领,活动助力,服务推动,和谐促进”的工作思路,推行“12345党建工作模式”,即一个核心、两大平台、三方会议、四种方式、五项工程,努力创建“平安观音阁,和谐邻里亲”主题党建品牌,引导社区居民共同营造秩序良好、治安稳定、邻里互助、团结友爱、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新标杆,社区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及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共建美好和谐幸福家园。“两大平台”、“三方会议”则是筑牢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基础,“警务网格化管理”“综治网格化管理”两大平台融合工作推进安全隐患“全化解”。通过网格管理员的每天巡查和入户走访,全面及时掌握网格内的基本情况,对居民群众各类意见诉求,特别是发现的矛盾苗头、治安隐患等信息,做到第一时间感知矛盾、发现问题、化解冲突,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会”、“调解委员会”,“三方会议”构建平安社区建设组织体系,对涉及社区居民的重大事项、重大活动、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各类矛盾纠纷,社区党总支牵头召集召开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会、调解委员会等协商议事机构,组织党员居民“谈谈热点事、议议烦心事、说说居民事”并处理好社区各类矛盾纠纷。
建立邻里活动站,切实增进邻里了解;设立邻里服务岗,真正实现邻里互助;开展邻里大讲堂,有效化解邻里矛盾;举办邻里文化节,有力促进邻里共融。暖心、贴心、用心、怡心、安心是观音阁社区创建的五项工程,这五项工程分别针对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及困难家庭等进行帮助。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助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让居民在社区生活得舒心,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让大家住得放心,用实际行动统筹居民需求,以用心工作打造扎实平安和谐社区。
下期预告
社区共建靠大家,在观音阁社区有一支居民志愿巡逻队,他们的成员来自“五老”人员,分别是老干部、老党员、老退役军人、老模范、老住户。这些居民退休不退岗,日常参加社区的巡逻、公益活动、反诈、禁毒宣传等工作,为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出力,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下一期,我们就走进这支“五老”巡逻队,听听他们的故事。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