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巡逻驻守第三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驻守时段内漓江全段未发生任何人员溺亡事故
这个0不简单!
桂林晚报
2023年08月29日
刚刚过去的暑假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暑假,相比起往年同期,今年夏季热得更早,给已经坚持三年的漓江防溺水驻守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难度。这个暑假,漓江防溺水工作由事后救助转为事前预防、及时救助。
据相关部门统计,6月19日至8月28日,“漓江守护者”们在市区游泳人员密集的河段,易发生溺水事件水域,开展日常的巡逻驻守,驻守时段内漓江全段未发生任何一起人员溺亡事故。“驻守制”这张漓江上的生命“防护网”,牢牢守护着市民、游客的生命安全。
面对新挑战 织密“驻守网”
“码头那的家长,带孩子离水边远一点,这里水很深,还有暗流的,很危险!”8月26日,在解放桥六匹马码头,驻守员李先生远远地发现了“危险情况”,立即上前叫住在江边戏水的一对母女。
“驻守时间是下午4点到8点,这也是附近游泳人最多的时间了。”李先生说,“我们巡逻时看到有孩子独自游泳,一律规劝上岸,要是孩子太小,即使是有父母在,我们也会提醒他们远离江面。”
据介绍,这已经是李先生第三次参加漓江暑期巡逻驻守活动了,而今年也是他觉得最忙、最累的一年。
为什么格外“忙和累”?李先生认为,首先是今年天热得早,选择下河纳凉的人群也提早出现,因此往年7月份才会开始的暑期漓江巡逻、驻守活动,提前到了6月19日;其次,今年暑期外地游客来桂林的情况特别多,不懂本地水情、不慎误入危险水域的外地游客也明显增多;此外,今年巡逻、驻守的范围也比往年大了很多,驻守员们的工作压力也成倍增加。
据桂林海事局统计,2022年暑期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期间,“漓江守护者”累计劝离游泳群众3600人次。今年截至28日,劝离数据已超过5000人次,这个数字说明“漓江守护者”们的工作量今年大幅上升,驻守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挑战之下,今年,漓江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在总结过去两年活动经验之后,也对各环节不断优化。一方面,巡逻驻守水域比往年更明确,将水上巡逻驻守模式扩展为水、岸联防的模式,将水域、岸线分别划分责任区,明确每日水域、岸线巡逻驻守联系人,以便溺水险情出现时,能最快速有效地处置;同时,为了提高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技能,最大程度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桂林海事局、漓江公安分局、教育局等部门今年以来,开展了20余次防溺水知识进校园活动。
今年巡逻、驻守的范围也从去年的虞山桥至净瓶山大桥,扩大到白石潭至龙门大桥,在群众相对聚集的各个游泳水域都可以看到巡逻驻守人员的身影。
今年的驻守日结束日期为8月31日,据相关部门8月28日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今年6月19日至8月28日的每日驻守时段(16时-20时),漓江各河段没有发生过一起人员溺亡事故,这是2021年以来的首次。
更多人力加入 更多科技保障
驻守时间延长、驻守点增多固然能有效保障驻守效果,但也给驻守队伍提出了更多的人员要求,好在今年巡逻、驻守活动开展期间,更多的力量加入了驻守队伍——在人力投入方面,根据水上搜救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巡逻、驻守活动开展以来,参与人数超过了4500人次(去年约4100人次)。
除了桂林海事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等桂林水上搜救中心相关成员单位之外,民间组织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桂林祥和水上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桂林市冬泳协会、桂林市漓江海马游乐服务部也纷纷加入。
今年,各城区政府、市水利局等单位也积极加入了巡逻、驻守行列,社区、学校也发动成员、师生投入其中,志愿者人数也明显上升。
在科技投入方面,漓江公安分局学习外地经验,结合漓江防溺水工作实际情况,引进的一项新科技,“会喊话”的无人机。
据漓江公安分局民警介绍,该无人机单次飞行时间可达1小时,巡航半径达8公里,并第一时间传回摄像头画面。
另外,桂林海事局有一套“漓江船舶综合监管系统”,可以从陆上对漓江上解放桥、漓江桥、净瓶山大桥等游泳溺水多发水域进行监控。
今年,海事部门安排专人进行重点“盯屏”,将电子巡查和现场巡逻、驻守有效联动,及时发现溺水突发事件,并多部门协调最快施救。
“会喊话”的无人机、覆盖了漓江沿岸溺水事故易发区的监控网,这些新科技正通过多部门共同协作有序推进,为桂林守护生命打造一张“水陆空”立体的安全防护网。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