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专题

04版:解锁暑假全攻略(四)

05版:解锁暑假全攻略(四)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6月27日

咖啡、奶茶、甜品、汽水、雪糕……

解暑花样渐多花销渐涨
你的钱包“凉凉”了吗?

桂林晚报      2023年06月27日     

  市民在一家奶茶店消费。记者陆鑫 摄
  天气渐热,各种冷饮又成了不少市民的日需品。而市场的多样化,也让市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咖啡、奶茶、甜品、汽水、雪糕……花样增加的同时,花销也在上涨:一杯奶茶或者咖啡,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比吃顿饭差不了多少。与之相比,也有一些市民坚持自带水壶或保温杯,自备凉白开或饮料,可以省下不少钱。
  夏天已经来了,你会花多少钱在购买冷饮上呢?怎么花呢?

  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
  你会花多少钱在夏季消暑上?记者就此问了几位网友。
  网友“小u”告诉记者说,自己还是学生,每天喝奶茶、咖啡的花销真挺大,特别是周末和同学上街,基本都是奶茶、咖啡不离手,一天不知不觉都要喝上两三杯,一天就要花差不多100元,醒悟过来才发现,这个月的生活费又超支了。
  网友“笑笑”说,她是桂林市一家银行的文员,每天下午茶几乎是办公室的传统项目,一杯星巴克咖啡价格接近40元,她平时是不舍得喝的,但是同事们轮流请客,她也不好意思拒绝,每次轮到她的时候,一次就要花接近300元,一个月如果轮个几次,开销确实不小。
  网友“a姐”说,她特意算过自己在饮料方面的消费,她说:“去年6月,我还‘花呗’的时候,突然发现消费涨到了近6000元,我看了一下,也没买什么大件东西,都是十几元、二十几元地买饮料,这部分就花了3000多元。”
  “a姐”说:“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我当时月收入也就5000左右,这样消费谁受得了啊。”于是,今年“a姐”决定狠狠心,把这些花销省下来。

  有人奶茶不离手 
  有人自带保温杯

  “我平时基本都在外面跑生意,天气一热,冷饮少不了!一天经常要消费4杯奶茶或咖啡,有时还会请同事、朋友,就更花钱了。”网友“辰土”是市里一家饭店的老板,平时为人比较豪爽,花钱也比较大手大脚,买起饮料来,基本都是随心所欲。
  和“辰土”不一样,“辰土”的女朋友消费观与他截然不同。每次看到“辰土”随心所欲地买冷饮、雪糕,女友总是提醒他,像他这样,一天下来光饮料钱都得花100多元。
  网友“呜呜”不会像“辰土”那样消费,天气热了以后,他一直坚持带保温壶出行,里面有时会装他在家里磨好的冰咖啡,有时是自制的酸梅汤。他说:“自己做的干净、卫生,又健康。”
  “呜呜”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去年他有一段时间去了外地,常喝奶茶、咖啡不方便,于是开始自己带饮料,没想到,一个月下来竟然省了不少钱。
  回国后,“呜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他告诉记者:“我的收入还算比较高,但是有些钱该省省,该花花,花一大笔钱在饮料上,我觉得得不偿失。”

  哪种方式你更推崇?
  网友“葫芦”认为,无论是喝奶茶,还是自备饮料,两种方式都应该视情况而定。他说:“喝奶茶、咖啡有时是一种社交模式,这笔钱真没法省。但是,我自己要喝东西,我会偏向自己带水。”
  网友“城南东城”说,这些冷饮钱积少成多,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积攒起来买个大件,更值得一些。
  网友“正气”说,选择哪种消费模式都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因人而异,有的人任性买奶茶没问题,但有的人赚得不多,却管不住自己的手,那肯定要出问题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量力而行,理智消费。                         记者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