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港通标的迎最大规模扩容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迈出新步伐
桂林晚报
2023年03月14日
互联互通机制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3月13日,沪深交易所互联互通股票标的范围扩大规则正式生效,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开启史上最大规模双向扩容。
据统计,此次沪股通、深股通分别新纳入股票598只、436只,扩容后沪股通、深股通股票数量分别达1192只、1336只,市值覆盖率分别为90.94%、86%,较现行沪股通、深股通市值覆盖率增长15.56个百分点、9.56个百分点。
更大力度吸引境外投资者
沪深股通选取标准的包容性提升,更多优质沪深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沪深股通标的。根据规则,本次扩容首批将新增纳入沪股通、深股通股票598只、436只,扩容后沪股通、深股通股票数量分别达1192只、1336只。其中,新增纳入科创板、创业板股票147只、188只,扩容后科创板、创业板股票数量分别达到214只、478只。
“此次扩容进一步增加了成长型、创新型优质标的的纳入,为投资者配置多样化的优质资产提供了更多选择性和便利性。”汇丰中国董事总经理、证券服务部总监钟咏苓表示,扩容也有望提升A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境外专业投资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增强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
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
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2016年深港通开通以来,在两地监管机构指导下,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不断丰富扩展互联互通标的范围、持续优化交易结算机制,将科创板股票、ETF纳入标的范围,取消总额度、双向提高每日额度,优化两地交易日历安排,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范围不断扩展,投资便利程度显著提升。
随着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两地投资者交易活跃度也进一步提升。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至今,北向资金在A股中成交额稳定在10%至11%,南下资金在港股中成交金额占比逐步提升,2019年至2022年占比分别为15.76%、21.29%、27.31%、30.50%,今年以来截至3月10日,占比提升至32.74%。
目前,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外资参与A股市场交易的最主要渠道之一。截至3月10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1.87万亿元,其中沪股通9902.13亿元、深股通8841.77亿元。
高水平双向开放走向纵深
近年来,统筹开放与风险,资本市场坚持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行业、产品开放举措渐次落地。吸引更多境外中长期资金入市,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一方面,行业开放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跨境投融资渠道不断丰富拓宽,市场开放持续深化。
此外,国际化产品体系也逐渐丰富,产品开放迈出坚实步伐。A股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纳入比例不断提升,中日、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境外优质企业发行熊猫债的数量不断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来看,这些举措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提高了外资参与A股市场的便利性,稳定外资预期,进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相信会有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
展望未来,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将走向纵深。 据《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