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要闻·综合

04版:写给2035年的桂林(十一)

05版:写给2035年的桂林(十二)

06版:温暖回家路

07版:读桂·关注

08版:厨房里的年俗

09版:读桂·社会

10版:八桂热点

11版:聚焦中国

12版:深度国际

13版:深度国际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1月11日

做腊菜

桂林晚报      2023年01月11日     
  ■陈昕
  转眼,又近年底了。年,不像以前有浓浓的年味,似乎更像一个闹钟,提醒你一年终了,一岁开启。
  最怀念年前香肠腊肉尝新的日子。家里通常会在冬至前开始做腊菜,以前每年都是父母在做,父亲走了后,我便和母亲一起做。母亲总是会买回市场上最好的土猪肉,说是一年做一次,食材一定要好。做香肠的肉要用三肥七瘦的猪肉切成小块,太瘦,香肠太紧实易扎牙,肥了则满嘴是油,所以肥瘦要得当;做腊肉相对比做香肠要简单些,五花肉要切至长短大小大致一样,挂着才好看。
  除了食材,最要紧的还有配料,这决定了腊菜的味道。从前母亲总依赖父亲,说是记不住父亲从前放配料的比例。在母亲大致的印象中,我摸索了两年,配出家人喜欢的味道:每斤肉里盐、白糖放二钱一,高度三花酒放五钱,是做腊肉的配比,因为腊肉是开放式的,而香肠有肠衣包裹,配料不会流失,所以那些配料要略低于一二;再把八角、茴香、草果、桂皮、香叶和花椒磨成粉末,均匀地拌在肉里。市场上有十三香,但我家却喜欢用自己磨制的,看得见形状和颜色的香料,仿佛才会香得真实而浓厚。腊肉腌至三天入了味,便可挂了;香肠则要当天做好,不然腌过的肉不容易滑肠,是不容易酿的。等到香肠也风干了几日,便可以和腊肉一起熏了。
  酿香肠是个技术活。可以选择矿泉水瓶,剪去多余的瓶身,留下瓶口约8厘米的小漏斗状,将擀去了腻子的肠衣用细绳系在瓶口处,然后将那些半肥瘦的肉酿进肠衣里,这事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酿,一人将酿好的香肠慢慢往下挤,这样才能将肠里的肉移至肠尾处,前面的肉也才容易进来。待酿好了一根肠衣,就用棉线系出均匀的一节一节,在系的过程中要用牙签刺破一个一个的小洞,不使肠衣破裂。等到所有的香肠酿好了,就用热水把香肠淋洗一遍,以便让香肠干净整洁。
  香肠腊肉做好了,还要一道工序才能称之为“腊味”,那就是熏。
  要熏好腊菜,首先要准备好甘蔗渣或柚子皮或柑子皮等,总之就是果皮类,在微燃的炭火里放入它们,果皮特有的清香就会慢慢附着在香肠腊肉的表面,直至微微渗透进肠里肉里,缓慢的过程之后将咂摸出迷人的味道,仿佛人世间所有美好情感的前情铺垫。
  让我迷恋的还有那样的时光。我喜欢在寒冷的冬日里熏腊菜。我们熏腊菜不同于农村有火塘的厨房,可以在日日做饭做菜的时光里用烟熏火燎来慢慢烘出腊菜的香味,城市里的我们只能用一个半天或一天的时间熏好,然后放入冻箱以免腊菜发酸变质,于是我们需要一个工具以便在短时间里把腊菜熏制好。熏的地点在我家楼顶的露台,风大,寒冷,我却喜欢一个人待在那里,时光是安静的、丰富的。我们会把做好的腊菜放到一个大大的改装了的铁桶上熏,那些甘蔗渣或柚子皮或柑子皮和着炭在铁桶底部微燃,铁桶上盖了一些旧报纸,以压住升腾而起的香烟。那些植物的芳香在桶里环绕、环绕,渗透、渗透,我就守在那样的时光里,尽管有时炭火熄了,要重新起火,会弄得我略显灰头土脸,但我仍然喜欢在寒冷里守着它们,因为我觉得在那样的时光看书是别有风味的,添添果皮,就着炭香、果香、肉香,看着升腾的烟雾,是不觉得寒冷的。尽管现在衣食无忧,但我仍然觉得自己的前世一定也是一个读书人,手里握着心仪的书,目光不时望望露台上已经落下果子枯黄了的百香果藤枝,心里除了期待着时光烘烤的美味,也在期待来年的又一个轮回。欢愉淡淡,满足与安闲亦淡淡。
  冬至日,是我家的尝新日,家人团聚。美味不乏时常有,团聚总有仪式相伴。母亲和我做出的腊菜,味道经家人一再确认是传承了父亲做出的味道之后,母亲笑着让我记住做腊菜的配比和程序,以后她做不动了,就只能靠我了。
  我从前也不会和父母一起做腊菜——年轻时,翻阅诗书的素手少做羹汤,最多是打打下手。其实打下手也是快乐的,至少彼时父母安康。现在想来,那些都是生命中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