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要闻·综合

04版:写给2035年的桂林(十一)

05版:写给2035年的桂林(十二)

06版:温暖回家路

07版:读桂·关注

08版:厨房里的年俗

09版:读桂·社会

10版:八桂热点

11版:聚焦中国

12版:深度国际

13版:深度国际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1月11日

让桂林文创产品走向全世界

桂林晚报      2023年01月11日     

  邱燕珍

  壮锦扇面的桂林团扇。

  工人正在手工制作桂林团扇。
致信人 邱燕珍
  邱燕珍,桂林广恒工艺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桂林团扇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2009年,邱燕珍从父亲手中接过位于荔浦马岭镇的工厂,十余年间将桂林团扇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她的愿望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并喜欢桂林团扇,以后在全世界各个场合都能见到桂林团扇等文创产品的身影。

致2035年的桂林
  我是“桂林团扇制作技艺”第二代非遗传承人邱燕珍。在过去10多年间,桂林团扇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等。眼下,距离2035年的到来还有12年。未来12年,桂林将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将成为世界性的文旅之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希望能借此东风,将承载着桂林非遗文化瑰宝的团扇销往全世界。

期待桂林团扇走向世界
  我的家乡荔浦马岭镇竹资源丰富。我父亲邱广初于1982年开始建厂生产桂林团扇。目前桂林团扇年产量达到600万把,主要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地,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65%。
  我相信,到2035年,桂林的团扇将会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将桂林乃至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播至全世界。每当我们在国外见到桂林团扇时,都可以自信地说:“那是我们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离不开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发展革新。
  2035年,在数字化赋能的发展模式下,我们的工厂将研发出更多制作桂林团扇的机器,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行业中来,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到2035年,我们将不再依赖于单一的海运出口模式。彼时桂林的机场将开通更多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线,我们可以通过空运更加快速便捷地将桂林的团扇销往世界各地。
  2035年,桂林的文化发展会更加繁荣,我们能将桂林、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内容融入到桂林团扇上来。桂林团扇作为优秀的文化载体,将带着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同时,我们还会实现内外贸易一体化,不光是让世界人民认识桂林团扇,更要结合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及桂林特色的文化底蕴,让桂林人特别是年轻人爱上桂林团扇,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过往数十年的经历,让我更加认识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我们步步为营,在创新中稳步向前。
  我们邱氏主要有圆竹剖丝团扇、平竹剖丝团扇和插丝团扇。最初所有制作流程都需要工人手工完成。第一代传承人我的父亲邱广初发明了8瓣圆竹剖丝刀,提高了圆竹剖丝的效率,还发明了独特的圆竹去芯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
  从此,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一个档次,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在海外客户那里拥有了更好的口碑,出口量也稳定上升。不过,自1982年建厂到2013年,我们制作的桂林团扇都是销往国外。
  我意识到,工厂纯靠代工出口不是长远之计。于是,我们在2013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邱广初桂林团扇”,在保证海外订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的情况下,转向国内市场,创新地将其他的优秀民间艺术表达形式与扇面工艺结合,使团扇这一传统技艺搭载其他非遗技艺项目,例如壮锦、竹编、苗绣、蜡染等,成为多重非遗技艺结合在一起的表达形式。2016年,桂林团扇制作技艺被评为桂林市级非遗项目,2018年被评为广西非遗项目。
  国内市场订单量增加、国外市场稳定,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工厂很难招到新工人,现有工人平均年龄已经接近45岁。而培训一名熟练工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练习一年左右做出来的产品才相对稳定。
  从2009年开始,我的兄长邱运强开始自主研发平竹剖丝机器,历时8年终于研制成功,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燃眉之急,产品品控也更加稳定。不过,我们现在仍然希望将这项事业做得更大。

顺应时代潮流 抓住发展机遇
  我们从一开始带着产品参加商品交易会,到亲自前往国外拓展客户,再到如今在各大线上平台注册账号,将重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平台,抓住当下数字化发展的机遇,拓宽销售渠道。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我们的桂林团扇,例如雷克萨斯、松下、LV、哈根达斯等企业都来找我们定制过团扇。
  我的家乡荔浦市马岭镇山水秀丽,有许多古寺庙、历史村落建筑和少数民族风情古寨。在桂林促进文化旅游贸易的当下,我们跟桂林的许多景区达成合作,包括位于荔浦的4A级景区银子岩。这些景区里都有我们的桂林团扇售卖点,成为了不少国内外游客选择的伴手礼。
  随着我们制作的桂林团扇在本地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政府部门对工厂的关注也逐渐增多。在政府部门的推荐下,我先后前往外地参加了艺术类、美术类、经济类的培训学习,在技术创新、艺术表达、拓宽市场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对于以后如何进一步让我们桂林特色文化和艺术产品走出国门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相信,到了2035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将更多桂林的特色文化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桂林团扇上。同时,在桂林市重视促进文化旅游提升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贸易的大环境下,我们将加快企业现代化转型,不断完善企业各项设施,提高企业的文化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良性发展。到时候,不光是我们的桂林团扇,整个桂林的对外贸易都将更上一层楼。
  2023年1月
  记者李贝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