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临桂六塘镇:生“菜”有道
“蔬”写强镇富民新图景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周甜)气温渐暖,临桂区六塘镇的蔬菜陆陆续续上市。记者在六塘镇各村的田间地头看到,菜农们正在采摘当季蔬菜,一片繁忙景象。“天气暖和,我们六塘蔬菜长得很好,可采摘的种类也在持续增加,目前上市的有白菜(春洋)、包菜,端午之后各种瓜类、茄子等会陆续成熟上市,每天都有批发商来收购。”菜农秦顺付介绍。
  六塘镇是桂林的“菜篮子”。一直以来,该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整合流转土地,引进优势品种,从种植、田间管理、销售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变零散种植为规模化种植,是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道“坎”。如何“破局”,是农产品真正变为农村产业的关键所在。
  “六塘镇通过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让闲置土地生金。摸清家底盘活‘沉睡资产’,全面整合村集体低效、闲置土地,盘活集中连片土地3000余亩。”六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镇还通过搭建“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共建平台,累计招募种植大户、村庄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等人才18名,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目标,对流转土地进行集中管理。
  与此同时,六塘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构建优质稻、蔬菜“种、产、销”网络组织体系,抱团发展“绿色”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余万元。注重土地流转与机井、沟渠、产业道路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水到田间、路到地边”。配套组建农村富余闲散劳动力服务队,为集约化种植提供有效率务工人员230人次,务工人员每月增收至少2000元。
  产业发展,创新是关键。该镇立足六塘“原种蔬菜”优势,充分利用土地,创新“稻—菜—菜”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轮种优质稻、莴苣、芹菜、娃娃菜等作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实现“一田多收”,成功将“农闲田”转变为“增收田”,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有力提升土地亩产值,全年蔬菜产量达12.5万吨,水稻产量达200万斤。六塘镇的蔬菜产业也从传统种植,走上了一条创新不断的崭新道路。
  记者了解到,该镇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做强红叶莴苣产业,通过引进蔬菜种植新技术、新品种,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良品种,辐射带动诚桂、羊田、三塘等村建立以“红叶莴苣”为主打产品的蔬菜种植基地,莴苣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占蔬菜种植面积20%,亩产约5000斤,实现良田无“淡季”,群众收入不“断线”,擦亮“秀美六塘·蔬菜大镇”品牌。
  近年来,该镇一手抓品牌塑造,一手抓质量安全。“六塘辣椒”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让品质为农业赋能增值。积极搭建“线下”产销对接渠道,紧盯市场环境需求,建立能人大户“代办”帮销机制,发展订单农业,与100余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农技专家每月实地指导,实现亩均增收近1000元。加大与力源、家家福等商超合作力度,利用临桂“三八炫跑”“闹新春 传非遗”等活动宣传推介六塘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线上”通过“短视频+直播”小窗口宣传推介模式,将直播间搭在田间地头,可视化介绍果蔬产品从育种到成熟的全流程生态过程,构建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到直播销售的完整电商生态链,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的快速通道,促进蔬菜销售收入增长10%,通过抖音直播销售娃娃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智慧广电”直播有效提升六塘原种蔬菜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