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以县域经济强支撑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桂林突出“四个抓手”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之四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评论员
  春风又绿漓江岸,县域扬帆启新程。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战略引领下,桂林以“构建‘3+5+4’产业园区矩阵,守好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决策部署为指南,正通过特色农业、文旅融合、工业提质的同频共振,深挖县域经济潜力,在这片镌刻着山水诗意的土地上,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以特色农业筑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州30万亩金槐年产值11亿元,荔浦芋产业链值突破20亿元大关,兴安发展成“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是“一县一品”战略的生动实践。恭城月柿、阳朔金桔、灌阳雪梨等特色产品,通过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让“土特产”变成“金钥匙”。在龙水镇科技特派员的田间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的嬗变;在永坪村机械化耕作的轰鸣声里,现代设施农业的雏形已然显现。特色农业为农民增收筑牢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以文旅融合赋能,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龙胜大寨村693.6万元的旅游分红,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从“一田生五金”的创新模式到入选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龙胜探索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板。阳朔元宵嘉年华、灌阳“二月八”农具节的文化魅力,展现出文旅融合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质变跃升。各县(市、区)深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出“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民俗”的四季旅游产品体系,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以工业提质增效,锻造县域经济硬实力。兴安县铜阀门产业园的订单排产,全州县拟签36亿元项目投资协议,以“开工即冲刺”的争先势头,奏响工业强县的奋进乐章。灵川桂康新材料项目挺进新能源赛道,荔浦保联预制菜产业园智能化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各县(市、区)以“3+5+4”产业矩阵为指引,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工业体系,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的梯度发展格局,实现县域工业体系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的战略转型。
  乘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东风,桂林县域经济发展已形成“特色农业固本、文旅融合塑形、工业强县铸魂”的三维支撑体系。这种发展模式既延续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生态基因,又注入了创新驱动的时代内涵。当金槐米香飘过漓江两岸,当世界游客漫步在既是景区又是产业园的美丽乡村,当智能生产线的科技之光与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桂林必将以县域经济之“强”,铸就世界级旅游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