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桂林:

县域经济 春潮涌动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秦丽云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和“毛细血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年之计在于春。时下,在桂林市的各县(市、区),不论是特色富民产业又开启新一轮的春耕备耕,还是热闹的文旅市场高奏奋进凯歌,抑或是开工即冲刺的工业企业铆足干劲启新程,一起绘就出一幅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实干图”,为秋日之丰收奠定基础,为全力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加码、提速。
  做好“特”文章
  富农增收有奔头

  连日连绵春雨,在桂林的诗意田园中,春耕备耕正当时。
  在全州县龙水镇的金槐林里,全州县科技局、林业局的科技特派员冒着细雨向种植户手把手地指导科学修剪、拉枝、高接换种等知识。
  在兴安县溶江镇富江村,连片的葡萄园内,广大种植户冒着毛毛细雨,在葡萄园内培土、施肥、修枝……
  在荔浦市双江镇永坪村,大型机耕机械队组队开工,对该村1100多亩连片土地进行翻土,确保开春顺利种下荔浦芋、西蓝花、南瓜等。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些看起来平凡的春日劳作,却是桂林广袤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每年7月至10月,全州县的30万亩金槐进入采摘季,让漫山铺金,千里飘香。金灿灿的槐米,带来11亿元的年产值,成为助农增收的“金米”。
  当夏日清风吹拂大地,夏黑、巨峰、阳光玫瑰等早、中、晚熟葡萄接连登场,兴安县的广大葡萄种植户迎来了一年中的甜蜜时刻。早在20世纪80年代,兴安县就开始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和技术推广,兴安已发展成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华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葡萄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户的致富产业。2023年,该县种植有早、中、晚熟葡萄3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35万吨,年产值约42亿元。2023年,兴安县人均葡萄纯收入663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成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主要途径。
  而在刚结束的春节,荔浦芋及衍生加工产品荔浦芋扣肉、荔浦芋肉丸、荔浦芋酒等也迎来“高光时刻”,他们是荔浦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过年美食,更是全中国广大消费者餐桌上的“心头好”。近年来,荔浦芋产业链值超20亿元,成为富民增收的“金芋”。
  放眼桂林广袤乡村,恭城月杮、阳朔金桔、兴安葡萄、资源红提、灌阳雪梨和黑李等特色水果,正沐浴着新一年的春风春雨,酝酿着新一轮的丰产丰收。而这些收获,不仅充实着万千乡村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更充盈着他们的“钱袋子”。
  抓好“强”工业
  冲刺加速启新程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县域兴。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新春启新程。放眼各个县(市、区),锁定目标全面发力,力促工业提质增效,已成为共识。
  春节以来,灵川县各企业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开足马力忙生产,铆足干劲赶订单,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在位于定江镇宝鸿工业园的桂林丰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该公司经理黄才芝说,2025年1月以来,公司已接到几十万双运动鞋的订单,正在加急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实现2025年“开门红”。
  在兴安县,各工业企业也是开工即冲刺,实干启新程。农历正月初十,兴安县铜阀门产业园桂林永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全部生产线已开工复工,所有员工全力奋战,赶制年前的200多万元订单。目前,该企业的订单已排至5月。
  2月8日,全州县工业园区也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当日,该县集中开(竣)工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8.26亿元。此外,全州县正积极洽谈合作的新百伦鞋业等项目9个,与朋晖鞋垫、鑫宝祥米粉、京能风电拟签订36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均着力补齐该县工业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同一天,荔浦市集中开(竣)工荔浦保联预制菜产业园等13个项目,总投资15.52亿元,达产后可新增产值超24亿元……
  明确目标,全力冲刺。展望今年发展计划,各个县用数据表达了全力冲刺的实干与担当。
  灵川县力争一季度新签桂康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23.2亿元;力争全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5%、9%以上。(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