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4年度公益报告: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不动摇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桂医附院漓东院区。
桂医附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
医疗团队在为患者做手术。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病院成立。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路凤霞 李锦
又一年风雨兼程,又一年奋发进取。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的一年,也是桂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
岁末年初,回望云起;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过去一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桂医附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认真践行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以党建为引领,直面挑战,破解难题,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着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党建引领文化聚力 赋能医路扬帆起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桂医附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医院党委深入挖掘并传承医院文化精髓,通过文化浸润,凝聚起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力量。同时,医院党委积极响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实施“弘德善医,党建先行”党建品牌创建工程,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各党支部紧密结合科室特色,秉持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如乳腺甲状腺外科党支部的“以党建为引领,助力乳腺癌防治”项目、药学部党支部的“‘医’心向党,‘药’暖人心”服务等,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24年,桂医附院在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医院党委和多个党支部成功通过桂林医学院“双创”党建示范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的验收,多个党支部获评为自治区星级公立医院党支部、广西高校“双创”样板党支部等荣誉,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在过去的一年里,桂医附院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卫健委、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落实全区重点问题整治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爱心济世、百姓放心”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提升服务的舒适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医院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全方位优化患者就诊服务流程。
一、服务前移,提升患者诊前体验。
医院持续完善预约诊疗服务,2024年线上预约挂号率达到70%,有效缩短了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同时,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开通了在线接诊、用药咨询、续方申请、住院床位预约等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就诊效率。
二、优化流程,创新就诊模式,提升患者门诊体验。
医院通过“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智慧医院”平台,增加了门诊挂号和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渠道,显著提升了就诊效率。此外,医院还设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提供门诊、住院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少走路,就诊更安心。同时,医院实现了多学科诊疗(MDT)服务全覆盖,显著增强了对患者疾病的精准诊治能力,有效缩短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等待时间。
为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医院还开设了专科护理门诊和药学门诊,免费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药物使用咨询服务。2024年,专科护理门诊为26000余人次提供了专业的护理服务,药学门诊则为2000余人次提供了专业的咨询服务。
此外,医院还弹性安排患者门诊就诊时间,实施“一号管三天”惠民举措,开设夜间“心理咨询与学习困难门诊”,并推行周末高级职称专家和博士门诊,以更好地满足上班族和学生等人群的就诊需求。
在改善就诊环境方面,医院及时更新平面分布图和标识标牌,方便患者快速找到目的地。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并优化便民门诊的空间布局,为患者创造了井然有序的候诊氛围。
三、职责清晰,制度保障,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
在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方面,医院优化了院前急诊服务流程,提升了120呼叫定位精度和反应速度,并制定急诊和转诊管理规定。2024年,医院新增10辆救护车,对外设有广西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对内设有快速反应小组,为院内外应急抢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医院制定《重症患者收治协调管理制度》,确保各科室收治流程顺畅,为急诊急救提供高效服务。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医院依照先诊疗后付费的原则开通绿色通道,2024年急诊抢救2548人次,为500多名卒中、胸痛、创伤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
四、拓展渠道,丰富内涵,多维度提升患者的住院体验。
一是严格落实紧密型医联体内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阶段性要求,并推进院际间检查结果调阅,避免患者重复做检查检验,切实减轻患者就诊的经济压力。二是推进医疗护理员试点工作,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再升级。作为广西试点医疗机构之一,医院引进陪护服务机构医疗护理员,统筹推进医疗护理员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提升。2024年医疗护理员服务科室和人数大幅增加,患者满意度从90.3%提升至98.4%,较好地满足了患者个性化护理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医院进一步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启用“无陪护”试点病房,推动了医疗护理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有效解决了上班族照顾患者的压力,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五、诊疗服务闭环式管理,提升患者诊后体验。
医院90%以上科室通过电话随访、微信群、“上门护理服务”、专科护理门诊等形式,为出院患者提供护理延伸服务,有效降低非计划再次入院率。持续开展9项“上门护理服务”,包括PICC/输液港维护、伤口/造口护理等,2024年完成上门护理935次。同时,医院探索家庭药师工作模式,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如到社区科普宣教、组建家庭药师团队等,促进合理用药,减少患者费用支出。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医院诊疗服务的闭环管理,极大提升了患者的诊后体验。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桂医附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有关精神,聚焦医疗、教育、科研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朝着高质量发展前行,切实增强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持续提升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2024年,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立足智慧医院建设,医院实现了医疗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院功能,线上医生达753人,总咨询/问诊24649人次,住院床位预约近1500人次。加强双向转诊服务,使用小程序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的实时转诊申请与评估;自小程序上线以来共完成转诊超1500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医生及时转诊疑难危重症患者,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二、以学科建设、中心布局为机遇,开创医院发展新格局。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对标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重点专科、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以学科评估导向引领学科持续发展进步。2024年,医院新增广西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6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及重点建设专科,1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重点专科、重点学科数量在广西医疗系统中处于前列。这也标志着医院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开展全方位“一站式”诊疗服务。一方面,成立消化病院,这是广西医疗系统首次以“院中院”方式打造优势学科集群,整合多个临床专业和辅助科室,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另一方面,成立肿瘤诊疗中心、骨科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神经疾病中心、呼吸医学中心五大医疗中心,标志着医院迈入医疗中心发展模式新阶段,实现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这些举措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精准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是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三、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作为桂北地区医疗综合实力一流的医院,桂医附院积极做好医、教、研的同时,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24年,医院通过多项举措,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首先,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接收成员单位20名医务人员免费进修培训,向灌阳县人民医院、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秀峰区甲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了47名专家,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其次,加强紧密型专科联盟建设,牵头组建涵盖临床及医技科室的专科联盟33个,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提升基层医院水平。同时,医院积极开展远程医疗协作,全年共开展远程病理诊断7990例、远程影像诊断613例。再次,大力开展“附院专家县域行”活动,派出184人次专家团队深入县级医院进行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及义诊活动,增强基层诊疗能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外,医院还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建临床护理联合团队,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另外,医院还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健康义诊、医疗设备支援、远程诊疗服务以及村医培训等举措,为提升乡村医疗水平、保障村民健康作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医院已派遣13名驻村干部深入乡村一线,他们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显著的成效,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广泛赞誉。今年1月10日,乐江镇西腰村的村民们还特意向医院赠送了一面锦旗,以表达他们对医院及驻村干部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并高效解决村民健康难题的感激之情。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还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深了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构建高质量、多层次、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人才体系。
医疗卫生人才是守卫人民健康、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医院强不强关键看人才,桂医附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医院拥有博士150多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0多人,广西知名专家近3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0多人,高层次人才规模在桂林市医疗机构中位居榜首。
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2024年,医院精准引进博士人才13名;同时,经过医院大力培养,3位专家获认定为广西医学高层次人才。医院坚持实施博士化工程,鼓励职工攻读博士,2024年11名本院职工博士学成归来,另有1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
医院为专家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国内外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借鉴最前沿的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增强医疗人才服务患者、救治病患的能力。2024年,医院有20多人次在国际及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发言,近百人次在省(自治区)级会议分享经验,充分展现了医院在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人才优势。
作为教学医院,桂医附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医疗人才。截至目前,医院已培养临床本科毕业生约14000人、硕士研究生16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多人。此外,作为国家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已向社会培养输送了1100多名合格的住院医师。
科研能力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学术影响力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科研活动,医院不断探索、掌握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024年,医院在科研领域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和9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同时还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3项发明专利成功完成技术转让。
医院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2024年医院增加准入A/B类新技术8项、普通新技术19项。如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TEER)、持续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中耳胆脂瘤切除术及听力重建术等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让患者受益颇多,免除了患者外地就医的奔波之苦。
弘扬志愿公益服务精神 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桂医附院自建院以来,秉承“弘德善医”的院训,在救死扶伤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志愿公益服务精神。
一、跨越山海大爱无疆,援外医疗队共绘人类卫生健康“同心圆”。
桂医附院自1997年以来,已累计派出43人次医护人员参加援外医疗工作,他们用仁心仁术服务当地百姓,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医院又有两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援非医疗任务,载誉归来;8名医护人员参加援老挝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为324位患者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
二、义诊及健康科普,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2024年,医院举办800多场健康教育讲座,惠及30000多人次;举办160多场义诊和健康宣传活动,受益15000多人次;创作发布500多篇健康科普作品,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健康素养。
三、志愿公益服务,彰显责任担当。
2024年,医院开展了99场志愿活动,835名医护人员参与,累计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让7000多人次受益。医院还积极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动员600多名医护人员、医学生等参与无偿献血,捐献全血217700毫升、血小板20人份;另有1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帮助重症血液疾病患者挽回生命。
漓东院区启用
开启“一院多区”发展新模式
2024年11月29日,桂医附院漓东院区启用,这意味着我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七星区、叠彩区的居民看病就医将更加便利,同时也解决了医院“一床难求”的紧张局面,将显著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漓东院区编制床位1400张,日门诊量可容纳6000人次,并设有停车位1500个,它为患者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漓东院区定位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外科中心、心脏中心、神经系统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妇幼中心;乐群院区定位为骨科中心、慢性疾病管理中心;东城院区则以医美、体检为主。三个院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桂林市民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桂医附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不动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着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健康桂林”“健康广西”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图片由桂医附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