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综合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界首镇:踔厉奋发创新绩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30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刘雪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直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因此,实现乡镇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兴安县界首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红土耀八桂·橘乡党旗红”党建品牌为引领,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的发展战略,全心全意谋发展,真抓实干重执行,奋楫扬帆,绘就了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投资兴业“引凤筑巢”,项目蓄势赋能,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强劲动能。界首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扩投资促增长,贯彻好“走出去招商和旅游推介,引进来保障并壮大企业发展”的招商理念,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镇域内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推动镇区水果、木材加工企业走标准化、规模化抱团发展路子,积极推动界首工业园区项目引进工作,着力打造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目前界首镇拥有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骨伤医院——界首骨科医院,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桂林日盛日品有限公司,4家规上企业,80余家中小微企业。2024年1—11月界首镇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220万元,招商引资约6220万元,完成建设红军堂和红军街展陈项目、新疆煤制气管道项目、城东红色美丽村屯项目、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镇区污水管网项目。光华铺低速风力发电项目219.35亩征地补偿、迁坟和清表工作正在进行道路和装机平台建设,五里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
  做优土特产文章,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界首镇是兴安县柑橘种植第一大镇,种植面积达8万亩,主要种植南丰蜜桔、冰糖橙、绵桔、沙糖柑等品种柑橘,年产值达4亿元,远销俄罗斯和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柑橘成了界首镇特色农业产业,是确保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优做强产业链。同时还因地制宜发展西瓜、葡萄、花生、马蹄、铁皮石斛等种植,提升产业聚集度和发展水平,变优势产业为优势产区,并加快形成规模化效应,打造界首特色农产品“三甜三香”(甜橙、西瓜、马蹄和小籽花生、红瓜子、香瓜)。
  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商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商圈经济活力。界首镇自古以来就是桂北商贸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文提升品质、以商增添活力、以旅带动人气,充分释放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通过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红军堂、红军街展陈项目建设,借助“红军长征步道”联网已建好的城东红色美丽乡村、蜜桔核心示范区、郭伍周家乡村振兴示范村,串点连线将界首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圩日文化融合发展,升级文旅项目体验质量,形成商文旅发展闭环,满足游客“功能性+情感化+精神化”的多元化休闲消费需求。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等三产产值超过2亿元。
  增“颜值”提“气质”,优治理惠民生,擘画和美乡村新图景。“和”是“美”之魂,“美”是“和”之形。界首镇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垃圾清理、道路硬化、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建设美丽庭院等工作,以生态之“和”塑田园之美;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文明评选、志愿服务活动,以文化之“和”育乡风之美——2024年全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覆盖群众1万余人,各类惠民文化文艺活动16场,申报“八桂好网民”1人、“身边好人”12人;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火防汛、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高质高效办理民生实事,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增进民生福祉,以善治之“和”启生活之美——2024年发放防电信诈骗、防溺水、禁毒等宣传资料1万余份,“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用户近11000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0余次、交通安全集中劝导行动15次,整治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专项行动10余次。
  潮起逐梦海天阔,不忘初心更前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界首镇将齐心协力、接续攻坚,奋力谱写界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