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力领航 深耕特色产业多元发展
——访兴安县溶江镇党委书记潘荣利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04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李慧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各地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回到日常工作中,兴安县溶江镇如何用好党建“+”法,探索多角度打造多种农村经济增长模式,写好土地这片“大文章”?近日,溶江镇党委书记潘荣利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溶江镇位于兴安县西南部,322国道、泉南高速和湘桂铁路纵贯全镇,是沟通湘桂的咽喉要塞,也是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全区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镇、桂林市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
近年来,溶江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聚力领航·葡萄米酒飘香”为载体,赋能葡萄、米酒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建设秦渠韵美、红色壮美、葡萄味美、三花酒美、乡村景美、社会和美“六美溶江”注入强劲动力,全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积蓄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该镇以基层党建“五基三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党建+产业链”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是顺“链”而建,筑牢堡垒。持续深化“三链”建设,按照“支部+基地”“党员+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党支部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引领、协调作用。全镇共创建产业党支部5个,以党支部领办企业、合作社为载体,打造葡萄、罗汉果先锋联盟站和米酒人才驿站,形成产业服务“红色矩阵”。二是为“链”而聚,凝聚力量。抓好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1600多名,吸引高学历“乡创客”36名,开展葡萄、肉牛等种养技术指导800余次,创建葡萄、罗汉果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2个,带动群众1.2万人发展产业,全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万元。三是应“链”而动,引领发展。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通过葡萄技术、罗汉果育苗、稻谷种植等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成立“金剪刀疏果队”,劳务输出和技术输出6000多人次,为村集体平均增收2万元,收入超20万元村4个。
突出先锋示范引领,点燃特色产业发展新引擎。该镇开展“头雁领航、先锋引领”田园星耀活动,组建链上党员先锋队8支,激励党员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奋勇争先。一是红色先锋赋能发展。打造“党建+电商”模式,引进果之道、果之鲜等电商物流企业,组建“红色电商”服务队,吸纳48名红色先锋,设立19个书记电商直播间,推动以销促产、以数赋能,销售额达8000万元。二是金融先锋“贷”动发展。构建“党建+金融+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17个金融工作联络站,指导7名金融先锋,量身定制“葡萄贷”“柑橘贷”“金猪贷”,累计“送贷”2216户,金额超2亿元。三是银发先锋助力发展。创建“银龄本色·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以老书记领头、老党员当先凝聚“银发”力量,选派银发先锋开展种养技术指导10余场,解决难题57个,实践基地作为2023年自治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点。
提升党建品牌效应,拓宽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该镇打造“党建聚力领航·葡萄米酒飘香”党建品牌,推行“党建+”模式,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一是提高溶江葡萄美誉度。选聘8名党员作为葡萄推广员,分赴广州、深圳等地推介宣传6场次,举办葡萄电商系列活动,全镇葡萄产值达16亿元,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作为2024年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年会参观点之一。二是提升溶江三花新高度。组建商会党支部,开展“党建领航 助企纾困”行动,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等难题69个,高速推进米酒万吨生产线建设,三花酒产值达3亿元,“秦堤中国高度75°”喜获国际金奖,不断擦亮“漓江三花小镇”名片。三是谱写农旅融合新文章。高标准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金石段)建设,高质量推进新文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助推发展农家乐20余家、采摘园2000多个,推出五架车、莲塘、车田、千家等葡萄采摘体验游、油菜赏花观光游、米酒文化工业游,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田园游”“采摘游”火爆出圈,五架车村荣获“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