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红瑶刺绣进校园 非遗技艺有传承
桂林日报
2025年02月24日

潘继凤给学生讲解红瑶刺绣技巧。
本报讯(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邓晓艳 潘勇干 文/摄)穿针、引线、绣花……2月19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小学的教室里,学生们手持绣花针,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潘继凤的指导下,学习红瑶刺绣技艺。这是新学期开学首周,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课。
红瑶作为瑶族重要分支,主要聚居在龙脊镇及周边乡镇,其服饰制作工艺堪称一绝,融合了纺织、蜡染、刺绣等纯手工技艺。2014年,龙胜瑶族服饰(红瑶服饰)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自2023年起,龙脊镇小学特聘潘继凤为学校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每周她都会如期而至,将这门古老技艺传授给孩子们。
课堂上,潘继凤耐心地为五、六年级的学生讲解红瑶刺绣的基本针法与绣法。她手法娴熟,穿针引线间,平绣、十字绣等技巧一一呈现,同学们的目光紧紧跟随。在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拿起针线,尽管有的学生手法生疏,但个个全神贯注,在布料上认真勾勒红瑶服饰图案。
小学生潘盘宣兴奋地说道:“通过学习,我对红瑶服饰制作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一定会守护好、传承好这门技艺。”
潘继凤告诉记者:“能参与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以面对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非遗项目,与他们互动交流,让同学们近距离领略红瑶服饰的魅力,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我深感荣幸。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定当竭尽全力,将非遗文化传承发扬,展示给更多人,带动更多人投身传承行列。”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红瑶刺绣的传承培养后备力量。”龙脊镇小学校长兰孟林表示,红瑶刺绣走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