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创赋能强产业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桂林突出“四个抓手”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之一
桂林日报
2025年02月24日
□本报评论员
山水名城春潮激荡,创新风帆劲扬碧霄。在自治区党委“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的号召下,桂林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这一国家战略指引下,锚定“科创赋能强产业”的战略支点,正以科创为笔、产业为墨,在山水甲天下的画卷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战略取舍,彰显发展智慧。桂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在高端、智能、绿色制造的沃土深耕细作。广西植物研究所将蔗渣转化为百亿级新食品原料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如何点“蔗”成金。30%的工业投资增速目标,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聚焦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通过“靶向招商”,实现创新要素的精准滴灌。正如航空轮胎全谱系覆盖计划的推进,低空经济等20个前沿项目的布局,形成产业链韧性提升与未来产业培育的双向发力。
人工智能浪潮催生转型机遇。当“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遇见漓江生态,桂林的创新实践展现出独特魅力。“桂林版昇腾DeepSeek”全国产化大模型落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中国—东盟时空智联实验室建设,旅游场景的智能应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正在将创新势能转化为城市能级。推动人工智能+文旅应用产品实现快速发展,“用科创擦亮旅游名片、以旅游反哺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开创了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全新范式。
创新生态的构建,是比技术突破更深邃的变革。桂林的创新密码,藏在“校企共生、产教互哺”等生态体系中。当明富机器人的装卸机械臂跨越30度斜坡时,背后是高校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当蓝宇航空轮胎突破适航认证壁垒时,映射着“百名博士进百企”工程的技术支撑。“企业出题、院所解题、市场阅卷”的协同机制,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站在奋进2025年的历史节点,桂林的实践揭示: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绝非简单的景观升级,而是要以科技创新重塑城市发展基因。唯有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当科创基因深度植入山水肌理,当创新要素与生态禀赋交相辉映,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梦想,必将获得更坚实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