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象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经翠艳:
“三个率先”书写象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桂林日报
2024年09月29日

经翠艳
2021年县乡换届,我到象山区人大工作。新一届象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从党委、政府转岗而来,都是人大队伍的新兵,面对新岗位新要求,我对于如何做好人大工作感到底气不足、经验不够。为此,我与象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利用党组会、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各种渠道,常态化组织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同志和人大代表学思想、学理论、学业务,通过学习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
围绕推动象山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2022年下半年,我提出“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县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设想,个别同志认为“上级没有要求,多此一举”,对此,我列举了各地的成功案例,分析象山区率先开展该项工作的有利条件,并参与制定方案、拟定工作流程。2023年2月,在象山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与会的全体代表投票确定了2023年度象山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1月,在象山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全体人大代表对2023年度象山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测评,满意率平均为96.87%,同步票决产生了2024年度象山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让“民主”决定“民生”,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意义深远。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了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我推动建立了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2023年3月,象山区人大代表黄家新提出了“关于整治佛殿河污染源的建议”。区人大联合检察院、二塘乡政府、象山区生态环境分局等单位实地勘查,发现佛殿河水体发黑发臭,经检测为劣Ⅴ类,根源为万福路污水泵站未按期开工建成,沿路雨污水合流直排河道,佛殿河沿岸3600多名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受污染,群众怨声载道。
事关“两个保护”,且涉及数千群众安全用水问题,我主动领衔督办该建议,经过会商,决定启动象山区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区检察院向有关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在市、区人大和检察机关的协调推动下,市财政部门安排了840多万元指定市排水管理处加快建设泵站。今年2月,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万福路周边的污水全部纳管处理。经检测,佛殿河的水质现已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象山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的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在监督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起到了“1+1>2”的功效。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对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任命后履职情况的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一个“空白”。为了弥补这个“空白”,2023年,我带领象山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调研论证后,决定在全市率先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对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进行履职评议。2023年11月,首批被评议的象山区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围绕德、能、勤、绩等内容依次上台述职,象山区五级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共60名与会人员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对被评议对象进行了测评,当场公布结果。由人大代表来评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干得好不好,彰显了民主的力量。
换届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2023年象山区人大常委会获得自治区人大代表工作先进集体、桂林市人大代表工作一等奖等荣誉。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值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我倍感振奋,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