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专版

04版:综合新闻

05版:社会生活

06版:县区新闻

07版:时事

08版:发现桂林

返回 2024年08月19日

资源:河灯万盏耀资江 喜迎八方游客来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19日     

  盏盏河灯在资江上漂流,与风雨桥交相辉映。

  世界名模走进资源,在河灯歌节活动现场齐放河灯。

  铁花星火与桂北小城的融合。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舒文艺 莫京霖 肖裕桥
  “资江水秀山又青,喜迎远方众嘉宾;年年有个七月半,唱起山歌放河灯……”8月15—18日,资源县迎来一年一度的河灯歌节,这场集传统文化、民俗艺术与自然美景于一体的盛事,吸引了八方宾客前来游玩体验。其间,河灯·星光之夜演唱会、非遗技艺打铁花、火壶表演等精彩活动火热进行,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15日晚,河灯·星光之夜演唱会现场灯光璀璨,与周围的山水风光相得益彰,一众实力歌手、舞蹈演员用动人的歌声和充满活力的舞台表现,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一首首原创歌曲、经典红色歌曲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共同营造出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是专程过来体验资源县民俗文化的。今天晚上真的非常热闹,演唱会也是激情澎湃,在资源我们能吃好玩好,非常期待明晚的河灯漂放。”来自南宁的游客在演唱会现场开心地告诉记者。
  当然,重头戏还属16日晚的“河灯如浪歌如潮”河灯漂放活动。当晚,资江两岸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当地汉、苗、瑶等各族群众及中外游客聚集资江河畔,将一盏盏精心制作的河灯点亮放入江中,大大小小的河灯托着心愿、带着祝福缓缓流淌,从点点灯光汇聚成铺满河面,犹如银河仙境坠入资江,照亮了资源的夜空。
  河灯作为资源县河灯歌节的重头戏,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河灯也是资源县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是资源县一张极具地域性的名片。
  河灯漂流之际,非遗技艺打铁花、火壶表演也在资源县城北江心岛精彩上演,闪烁的铁花在夜空中倾泻而下,如同绚烂的烟花雨,场面蔚为壮观。
  打铁花艺人待铁熔化成铁水后,通过击打一勺勺滚烫的铁水使其抛向空中。啪的一声巨响,铁花飞溅,仿若流星飞泻,犹如火树银花在黑夜中绚烂绽放,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美丽,满天华彩,遍地生花,祈祷风调雨顺,祝愿国泰民安。
  火壶表演则是把烧好的超过800摄氏度高温的木炭放入两边的铁网里,随着表演者上下抖动铁网,火星四溅升腾,这场沐浴在火海里的表演,展现出非遗技艺的特有魅力。
  现场气氛火热,红光漫天,金花翻滚,星光璀璨的场景令人惊叹,打铁花、火壶表演的震撼与万盏河灯漂资江的浪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无尽的魅力。熙熙攘攘的观众纷纷拿出各自的手机,记录下这令人震撼的美妙瞬间。“这让我感觉有一种‘铁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感觉,非常震撼。”游客罗女士在漫天星火中赞叹道。
  “打铁花和火壶表演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起源已久。”山东艺亨杂技团演员周广利向记者介绍说,“很荣幸这次被邀请到资源表演,今天晚上看到这么多观众为我们欢呼,感到非常开心。资源的河灯歌节真的很热闹,资源的景色也很漂亮,希望资源的河灯歌节越办越好。”
  资源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源起于资江水道航运,由中元节而来,节俗起始于唐宋年间,记录着资源人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自1995年资源县政府集中举办首届河灯节起,已演变成一个以祭祖、祈福、商贸、民娱等内容为主的地方性节庆活动。资源河灯歌节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先后被列为“中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资源县最靓丽的文化名片,为当地的旅游与经济发展聚集了人气。
  “好几年没有这么热闹了,今年再看到这种场景,心里很激动啊。这个节日是我们资源人一直以来传承的节日,看到街上这么多人我就好开心。”79岁的资源人刘大爷在人头攒动的资源街上显得很兴奋。
  除了民俗风情引人入胜,资源的山水之美同样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汇聚了以“世界丹霞之魂”八角寨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精华,以“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华南第一漂”五十里山水画廊资江为代表的高品质漂流胜地,以山歌、河灯、油茶为代表的苗瑶少数民族文化,以油榨坪公堂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遗址,资源打造了真宝鼎高山户外运动,石山底、抱财丘、塘洞红色文化和苗瑶风韵等多条宜居宜乐宜游宜业的产业生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资源人民以满腔的热情喜迎八方游客。
  近年来,河灯歌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河灯歌节,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引人入胜的资源故事。
  (配图由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