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助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16日
□王清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要论述,为桂林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助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
首先,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生动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天人同一”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人们在对自然的关系上主要经历了从“天人合一”观到“天人分裂”观再到“天人同一”观三个阶段,中华民族乃是东方“天人合一”发展观的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鲜明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是对“天人合一”发展观的弘扬,又是对资本主义“天人分裂”观的否定,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天人同一”发展观核心要义的生动诠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其次,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与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并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把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观的价值追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向了新的境界。
第三,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既是对资本主义“天人分裂”观的彻底否定,更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坚持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仅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勇于担当的大国风范。
二、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内在要求
首先,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目的。而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强调长远的生态效益以及资源配置和自然环境的代际公平性,进而达成经济社会系统的生态平衡,最终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见,发展生态经济既体现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围绕发展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制度保证。而生态经济强调的是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生态高效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维持在其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范围之内,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可见,发展生态经济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第三,发展生态经济是保护漓江的客观需要。一方面,科学保护好漓江是桂林的“国之大者”。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桂林山水是中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这一指示不仅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阐述了保护桂林山水的重大意义,而且从因果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保护桂林山水对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核心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桂林山水之所以“甲天下”,在于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珠联璧合,在于它融奇山秀水与历史文化于一体而具有世界级旅游价值,漓江旅游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何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发展生态经济,既有利于漓江生态环境的保育,更有助于桂林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尽快构建起与世界级旅游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促进经济能级跃迁,它既是保护漓江的客观需要,更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内在要求。
三、加快发展桂林生态经济的若干思考
思考之一:坚持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一方面,保护好桂林山水和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桂林发展的明确定位,更是对桂林人民的殷切期望与嘱托。另一方面,国家对桂林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怀与支持,国务院批复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为桂林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再一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以及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文化旅游之都、康养休闲胜地、旅游消费中心的“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四大具体目标定位,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制定了全景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因此,我们只有坚持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桂林人民的期望与嘱托。
思考之二: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方面,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另一方面,桂林是首批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通过不懈努力,桂林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新时代科学保护漓江模式”“新时代融合发展的桂林模式”等,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2022年桂林市林业产值达891亿元,漓江流域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桂林森林生态旅游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在广西处于引导地位,不仅为桂林加快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生态产业基础,也为桂林成为首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创造了条件。因此,桂林应当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步伐。
思考之三:以打造罗汉果、桂花、金槐、药膳“四大”世界交易中心为突破口,拉长做粗生态经济产业链。近年来,桂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绿色生态资源禀赋,聚力“两山”理论实践,充分发掘自然、生态、人文等综合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尤其是罗汉果、桂花、金槐产业已经形成的规模和效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林下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在桂林已经成为深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打造罗汉果、桂花、金槐、药膳产品“四大”世界交易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产品品质认定、品牌建设方面缺乏国家级权威认证,这在客观上需要桂林市积极争取罗汉果、桂花、金槐、药膳产品等国家级生态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落户桂林。我们相信,随着罗汉果、桂花、金槐、药膳等“四大”世界交易中心的建成,将会进一步促进桂林生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助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作者系中共桂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原调研员、桂林市经济学学会会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