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一辈子 今日百岁乐陶陶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24日

老人和儿子秦四生在一起。 记者秦丽云 摄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朱继文 实习生罗彩福
在阳朔县福利镇渡头村,104岁的百岁奶奶罗大妹不仅因长寿而闻名,还因一辈子勤劳简朴而备受邻里和后辈尊敬。近日,记者前往渡头村,拜访了这位百岁老人。
采访当日,天气晴好,罗大妹老奶奶正在自家楼房前的院子一角洗衣服。只见她弯腰挪动大大的洗衣盆,往里面放水,然后垫上搓衣板,麻利地洗衣服。要不是事先得知老人年逾百岁,记者还以为她只有80多岁的年纪。
“我妈妈一辈子勤劳,就算过了百岁,什么事情能自己做,都尽量自己做。”老人的儿子秦四生说起母亲,朴素的语气中难掩对母亲的敬爱。
罗大妹老人出生于1920年7月,是阳朔县福利镇上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过于穷苦,全家人只能在祠堂居住。在几岁的时候,她被父母安排,送到福利镇渡头村的一户秦姓人家做童养媳。幸运的是,她跟年纪相仿的未婚夫感情很好,公公婆婆待她也很不错。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她和未婚夫成了家,顺利地生养了5个儿女。如今,最大的女儿年逾古稀,最小的儿子年过半百。
回忆起往昔的穷苦日子,老人没有抱怨,反倒是兴致勃勃。她说,渡头村人多地少,光靠种田根本养不活一大家子。所以,当年养家糊口时,除了忙农活,她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砍柴、种菜、卖菜,而砍柴是其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渡头村三面环山,山上长着很多树木。年轻时的罗大妹经常清晨就上山砍柴,一天往返两三趟。遇到圩日,她把柴挑到距离村庄4里多远的集市上去卖。虽然个头不高,身子也瘦弱,但是每次她都能挑100多斤。为了维系与老主顾的关系,她通常主动帮顾客把柴挑上楼。
在秦四生的记忆中,母亲除了农闲时砍柴忙、种菜忙,冬天也不闲着,总是帮人剥花生,剥得双手起了厚厚的老茧。最让秦四生对母亲充满敬意的,是母亲的节俭。母亲去圩上卖柴或卖菜,过了中午吃饭时间,即使肚子很饿,她都舍不得在街上买东西吃,一定会坚持回家再吃。此外,母亲多年保持着节俭的生活,半块豆腐乳配稀饭是母亲的家常便饭。这些年,家里日子越过越好,但是母亲节俭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经常喝稀饭,也不乱花钱买东西。
秦四生说,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一辈子与人为善,他从小到大没看到过母亲跟邻里们吵过架、红过脸。以往,每当有村里小孩子来家里玩耍,母亲总是拿出家里不多的糖饼,分给小孩们吃。在性格和善之外,母亲的能干,也总是让子女们颇为佩服。秦四生说,母亲从奶奶那一辈学到了一些中草药知识,经常在庭院里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谁有个头疼脑热,母亲都会扯上一把草药,帮大家治疗。很幸运,在母亲的呵护下,全家人的身体都很健康。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90岁之前,老人一直坚持劳作。90岁之后这些年,她生活作息规律,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9点多钟就休息了,身体很硬朗。
回首百余年岁月,过去的艰难早已淡忘在流逝的岁月中,最让老人开心的,就是每年春节的家人团聚时光。晚辈们拖家带口回渡头村,一大家子欢聚一堂,老人被围坐中央,笑容灿烂,享受着儿孙满堂、子女孝顺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