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特别报道
04版:特别报道
05版:国内新闻
06版:特别报道
07版:特别报道
08版:专版
01版:头版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关于给景海鹏颁发“特级航天功勋奖章”
授予朱杨柱、桂海潮“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
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
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大幕将启
加强顶层设计抓关键夯基础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
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到我市调研
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6000亿元
02版:综合新闻
“八桂见义勇为关爱”项目善款首次发放在桂林启动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关于给景海鹏颁发“特级航天功勋奖章”
授予朱杨柱、桂海潮“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
抗日英烈阚维雍将军后裔
再次向桂林市档案馆捐赠珍贵史料
桂林平乐绿水青山
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即将举行
这几天,强降雨强对流天气来袭桂林
雁山首届大学生(青年)路人王
篮球争霸赛暨路人王2024赛季
城市冠军赛桂林启幕
03版:特别报道
戏剧火种,在民族危亡时刻点亮
04版:特别报道
首届开幕,旌旗同日会名城
百花齐放,文艺甘露润桂林
05版:国内新闻
“中国天眼”发现新脉冲星数量突破900颗
图片新闻
我国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
重点支持领域
海军将在多地举行军营开放活动
“韩母墓”被盗青铜编钟追回
06版:特别报道
薪火相传,赓续西南剧展荣光
07版:特别报道
好戏连台,打造桂林戏剧文化盛宴
08版:专版
桂林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配合做好经济普查补充登记工作的公告
返回
2024年04月19日
百花齐放,文艺甘露润桂林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19日
◤2023桂林艺术节“戏剧大巴”巡游。 记者苏展 摄
▼桂剧《壮绝神州戏剧兵》在80年后的广西省立艺术馆,还原一代戏剧大师欧阳予倩的热忱与坚守。 记者李思静 摄
▲2022桂林艺术节,象山景区上演形体及面具戏《水生》。 记者唐艳兰 摄
▲2023艺术节期间的桂林街头,戏剧演员与市民热烈互动。 记者张苑 摄
◤2023草莓音乐节在桂林烟雨山水间演绎激情。 记者唐艳兰 摄
□本报记者 李思静
西南剧展落幕80年后,硝烟早已散去。当人们再次来到广西省立艺术馆,它那记录了传奇岁月的赭红色外墙前依然熙熙攘攘,当中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以此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还有来这座剧场看演出的忠实观众。
以广西省立艺术馆为文化坐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桂林文艺事业在时间轴上的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1982年,桂林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为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球华人所关注;
文化惠民工程“周末大家乐”广场文艺演出活动20多年来经久不衰;
2022年、2023年成功举办桂林艺术节……
以及正在进行的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
山水名城的艺术基因
桂林不仅有着甲天下的山水,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这座看似偏安南方一隅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页页抹不去的辉煌。时间回溯到80年前,彼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炮火的洗礼。作为抗战文化城的桂林,却汇集了无数仁人志士、知识分子,他们高举反法西斯旗帜,勇敢地为正义、和平发声。其中,长达90多天、汇聚了半个中国戏剧团体的西南剧展尤为轰动。在“现代戏剧之父”欧阳予倩等人组织下,全国知名戏剧工作者在桂林举行了170场戏剧展演,观众超过10万人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文化艺术事业愈发繁荣。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领域,涌现出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漓江画派”开拓者阳太阳等一大批本土艺术家,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作品在国内外舞台上频频亮相,为桂林赢得了良好声誉。1982年,桂林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桂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实施精品创作繁荣工程。
2017年1月27日,一场美轮美奂的山水文化盛宴、世界级的山水实景演出、广西各族儿女的纵情欢歌亮相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尽显这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无穷魅力。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8年7月25日,新编大型民族歌剧《刘三姐》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现场座无虚席;2018年9月,大型桂剧《破阵曲》在南宁公演,全景展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历史风貌,获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桂剧《燕歌行》获第十一届广西剧展大型剧目桂花金奖、广西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在历史闭幕的地方,我们重新出发。”2022年12月10日至18日,为充分展示桂林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赓续西南剧展的荣光,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桂林市人民政府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2022桂林艺术节,以秀甲天下的山水为舞台,营造桂林特色的戏剧艺术生态,向世界展现桂林山水人文之城的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
9天,29个演出项目,128场精彩演出,超10万观众积极参与,相关话题网络总阅读量突破10亿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相遇桂林山水间,与广大观众共赴一场山水与文艺共挽的艺术盛宴。
2023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2023桂林艺术节把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把观众拉进了一座缤纷绚丽的戏剧之城中。据了解,2023桂林艺术节吸引了超过300家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另据不完全统计,相关话题网络曝光量累计超过15亿次,为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蓄满了文化动能。
让人民走近艺术、走进艺术、成为艺术
艺术如何服务人民、服务城市?
桂林用数十年的艺术发展给出了一条实践思路:当艺术逐步深入城市生活,与市民产生紧密联结,艺术便不再曲高和寡,而是润物无声地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品格,绽放独特魅力。
最好的例子便是桂林艺术节。
一位在2022桂林艺术节期间看完话剧《寻找春柳社》的戏剧爱好者表示:“这样的一部戏剧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思考。或许这就是人们说的艺术不是可有可无,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在2023桂林艺术节彩调展演专场,台下一位观众全情投入和演员们互动。看到摄像机,他说:“多拍,让更多人知道彩调。”
在“城市艺术”板块,戏剧巡游和戏剧大巴走进桂林寻常巷陌,给市民带来沉浸式观剧体验。一位市民这样说:“我感觉这一趟没白来,现在孩子们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表演了。”
看,携着西南剧展的荣光,桂林艺术节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人民每年最期盼的艺术盛会。
事实上,在桂林,人民从来都是艺术的主角。
持续20多年,超过800场的演出,持续不断为广大市民、游客送上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文艺大餐……这就是桂林市文化惠民工程“周末大家乐”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也是桂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让艺术融入生活,与人民相伴相生,这是艺术生命力的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桂林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提升“桂林百姓大舞台”、“桂林百姓大讲坛”、“读书月”、“漓江之声”、“周末大家乐”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同时,常态化开展文化下乡、传统戏曲进校园和农村电影公映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值得一提的是,“桂林百姓大舞台”“漓江之声”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全国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全国群星奖”。
静下心,到美术馆看一场展览;放缓步,在艺术街区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来到剧院,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在街头巷尾,遇见一座艺术雕塑、听一场即兴音乐会……如果说文化艺术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质,艺术空间则是城市艺术气息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桂林市还加大艺术空间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桂林大剧院、桂林图书馆、广西省立艺术馆等一批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从剧院、美术馆,到文创园区,再到艺术街区,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艺术空间满足着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文艺需求,带来差异化体验。
文艺之城期待文艺新风
2月15日,“八秩荣光 薪火相传——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文艺晚会”在这里成功举办,拉开了纪念活动的序幕。
舞台上,欧阳予倩和田汉先生的后人欧阳维,桂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尹羲亲传弟子张树萍,熊佛西先生的后人熊梦楚,以及瞿白音、田念萱之子瞿向明先后走上舞台,讲述前辈们在桂林的往事,追忆西南剧展的峥嵘岁月。
在文艺演出中,全景式展现田汉、巴金、丰子恺、郭沫若等文化人眼中桂林印象的情景剧《可爱的桂林》、取材于真实历史情节的桂剧《壮绝神州戏剧兵》、由百余位中老年歌者与百余名桂林中学学生共同带来的合唱《黄河大合唱》等精彩节目让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来自江西、四川、广东等西南地区的优秀戏曲演员还带来了精彩的地方戏曲展演,展现了80年来戏剧文化在桂林、在西南蓬勃发展的景象。
“非常感动,作为桂林人,为桂林拥有这样一段光辉历史感到骄傲、自豪!”晚会结束后,一位现场观众激动地说。
桂林,因山水而闻名,因历史而厚重,因艺术而精彩。从西南剧展到尔后80年来广泛开展的各种文艺活动、持续活跃的城市文化充分证明,桂林不仅有秀甲天下的“山水名片”,还有底蕴深厚的“人文名片”。换言之,是艺术塑造了城市形象。
常年开展的文艺活动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吃茶来、看戏去”正成为风潮。如今,在滨江路上,越来越多街头艺人夜晚驻唱,跃动的音符吸引着来往的市民游客。他们席地而坐,有些观众还主动上前表演文艺节目。
“无论是官方艺术节殿堂上的东西方文化碰撞,还是民间路边摊民谣歌手的轻声吟唱,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美其美。这才是永不落幕的艺术节。”一位经常到滨江路散步的市民说。
变化也发生在演出空间。2023年端午假期,草莓音乐节落地桂林,2天、24组艺人、近20个小时的音乐演出接力、超2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在山水间同场狂欢。去年11月17日至18日,戏剧文化精品《桂林有戏》首登广西省立艺术馆,国家级非遗项目广西文场《咏桂》、桂剧《拾玉镯》、桂林弹词、彩调《娘送女》等经典节目接连登场,向观众传达着“桂林有山,桂林有水,桂林有戏”的理念……
4月20日,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的开幕式就要在桂林举行了。而在接下来举办的剧目展演、一剧一评、专题研讨、艺术交流、惠民演出等一系列精彩活动中,我们开始期待,这场展现近十年来话剧创作新成果的文艺盛会将为桂林这座文艺之城注入什么样的新风?
2024/04/19
特别报道
目录
期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