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03版:综合新闻

04版:教育

返回 2024年04月12日

山水之间“引凤来”

——桂林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事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上接第一版)监督发现问题,破题强化意识。桂林市设立10个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及时收集对企业行业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选聘37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通过“伴随执法、现场监督”帮助发现问题,以强化依法履职、主动服务意识。如今,全市政法队伍服务营商环境的态度正、意识强,变“要我做”“过得去”为“我要做”“过得硬”。
  “想方设法帮助你”
  强机制优化服务

  千年灵渠水,悠悠米粉情。当年秦军开凿灵渠,因吃不惯米饭,便模仿面条制法把大米做成“米条”,形成桂林米粉的雏形。
  “幸福生活哪里有,三两米粉二两酒”,3月28日晚,AAA米粉店老板边煮粉边向笔者介绍,两千多年来,桂林米粉与桂林人生活息息相关,也名扬四海吸引了游客,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和较大市场空间。
  “吃桂林米粉,品历史文化”,为把桂林米粉做大做强,《桂林市米粉保护促进条例》被列入2024年度立法审议项目,旨在依法维护米粉市场秩序,促进米粉业良性竞争与发展。
  兴安县结合灵渠申遗工程,创新灵渠、漓江源司法保护模式,在灵渠景区内成立“灵渠法官工作室”,主要审理因破坏灵渠景区文物、生态环境引发的刑事案件,审理景区范围内以及灵渠沿岸、干支流水系引发的民商事和行政案件,积极推动政法工作与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2022年6月,兴安县成立了桂林市首个县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工业园区工作站。工作站内集齐“仲裁调解点”、“工会调解点”、“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点”、“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维权工作点”等法律援助服务窗口,为工业园区劳动者和企业搭建“一站式”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及调解服务平台。自揭牌以来,已受理登记案件53件,调解成功53件,调解率为100%。
  桂林市政法系统将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以“小切口、精细化”理念助推重点领域立法。市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桂林在全区率先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列为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重要职责。同时,推动9个市政府部门30项、县级政府461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从制度层面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来回跑等问题。还实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编制实施《桂林市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确保行政执法法治化、人性化。
  机制发力,企业受益。桂林市司法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全市完善合法性审核机制,从源头防止规范性文件“带病”出台,近3年出具市本级涉优化营商环境文件的合法性审核意见119份,提出意见167条,实现涉及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率100%;开展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废止或宣布失效文件19份。
  采访中,笔者发现桂林市为企益商的机制很多,项项发力,公平普惠各类企业。完善涉企纠纷调处机制,加强涉企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减轻企业诉累。落实“万所联万会”机制,78家律所联系182家商会,提供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开展“法治体检”211次,提出法律意见425条。建立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法治特派员制度,在法律援助、公证、仲裁等机构开设咨询服务窗口,打造“赋强公证+司法服务”新模式,近3年办理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公证2008件。深化府院联动机制,稳妥推进房地产企业风险防范与化解。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速立、速审、速结”,近3年妥善办理134件。
  “总有一款适合你”
  强作风务实服务

  “全方位高标准服务,全年不打烊、全程不打折!”桂林市政法系统正视企业和群众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多样化需求,主动改作风、办实事、讲质效,坚持多样化、人性化服务,以“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追求做实服务保障。
  “这重要那重要,精准服务最重要”,桂林市公安局助企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链条”服务,为协助某4A级景区筹建港澳青少年研学基地,出入境管理支队成立全市首个移民事务“警企服务站”,构建常态沟通渠道,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出入境业务难题。他们还与市国资委等部门沟通,掌握在桂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和外向型经济企业的相关信息,提供上门指导、“惠企专窗”等特色服务,去年以来走访涉外企业56家,为近70家企业开设办证专场。
  桂林市检察院制定《关于快速处理民营企业信访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依法从快处理为企业挽损。同时,指导七星区检察院在某公司设立广西首家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络点,延伸履职触角,便利企业维权。全市检察机关设立民企服务站12个,走访企业100余次,协助挽损2亿余元。同时,从快从严办理侵企案件,2022年以来审查起诉侵害民企案件17件,挽损1027万余元。
  千好万好,落实最好。桂林市法院首创服务营商工作站,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以法治讲座、实地考察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服务。他们推动出台《桂林市建立企业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法院主动、部门联动”的大治理格局,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2019年,桂林市中院与市工商联联合服务民企创新样板被评为年度“创新中国”最佳案例,“五心”服务民企的经验做法被全国工商联作为全国法律服务民企样本推广;2020年,在营商环境国家测评中,该院“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两个指标获评优秀;2021年,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做法被自治区发改委推树为经典案例;2022年,牵头负责的“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两个指标在第三方评估中均在全区排名第一。2023年加强民企产权司法保护模式获评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先进典型”。去年,他们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桂林监管分局共同搭建“金融纠纷诉源治理中心”,指导解决金融机构的法律问题,为金融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去年6月,他们联合桂林市银行业协会深入漓江农村合作银行调研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指导解决金融机构的法律问题,为金融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桂林市法学会遴选61位经验丰富、作风务实的会员入选首批服务企业名单,义务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会员们扎实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提供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帮助企业科学防范风险、依法合规前行。
  以“中外游客满意、阳朔群众满意、旅游企业满意、党委政府满意”4个满意为目标,阳朔县公安局旅游警察大队建立可行的多部门联动机制,以阳朔公安警令指挥部为指挥大脑,联动协调全县工商、旅游、市容、物价、交通、环保等N个行政执法部门,形成“4+1+N”的联防联动运行机制,重点针对“黄牛”、“野马”、停车场收费不规范等以往投诉率高的旅游乱象进行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旅游秩序及营商环境。